长空论坛丨王立峰:团队的严谨氛围助我潜心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6浏览次数:6731作者:王立峰来源:航空宇航学院供图:王立峰责任编辑:王伟审核:冯绍红

字体:

编者按:在我校第二届“长空学者”计划国际青年科学家高峰论坛召开之际,党委宣传部联合人事处/高级人才办策划专题报道,邀请校内相关学院的中青年教师代表撰稿,以个人发展经历,展现学校和学院为引进人才发展搭建平台、融入团队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以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南航。


团队的严谨氛围助我潜心基础研究

工程动力学与控制创新团队 王立峰 


团队简介:胡海岩院士领导的南航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程动力学与控制创新团队现有杰青、优青、青年长江、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等专任教师12人。科研团队主要从事与航空、航天科技相关的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在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结构碰撞振动理论及应用、结构颤振主动控制、纳尺度结构波动分析、多体系统动力学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以及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团队培养出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3名,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名。


我于1996年进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系航空飞行器设计专业学习,2000年本科毕业后考取南航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研究生,进入胡海岩院士领导的团队。胡老师为我选择了微纳系统动力学研究方向。之后,我在胡海岩院士和郭万林院士的指导攻读博士学位。南航严谨务实的学术风气和团队团结向上的氛围,使我非常希望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5年博士毕业后,如愿留在南航力学教学实验中心任教。


胡海岩院士领导的科研团队是国内动力学与控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科研团队之一,在国际动力学与控制领域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在我之前金栋平教授、陈卫东教授、王在华教授、赵永辉教授、王怀磊副教授先后加盟了胡海岩院士领导的工程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团队,后来文浩教授、张丽副教授、黄锐副教授,邵敏强副教授、余本嵩博士,刘豪杰博士进入团队,进一步壮大了团队的科研力量。团队每位老师都有自己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并且团队成员方向既有明显的区别,又都在动力学与控制领域开展工作,团队每周都有讨论会,讨论最新的研究进展。每次在我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团队的老师总会给我无私的帮助和支持。

    

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后,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资助经费和学校杰出人才培育基金的资助下,学校为我搭建了较好的高性能计算平台。我先后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在学校的支持下,学院搭建了一定的纳尺度动力学实验条件,可以开展一些实验研究。航空宇航学院、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尤其是振动工程研究所、纳米科学研究所、基础力学与测试系、航空航天交叉研究院的很多老师都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与我了很多的关心和帮助。学院为了能使我更多的时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16年把我调整到了新成立的航空航天交叉研究院,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以及直接面对学生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工作。

依托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胡海岩院士领导的团队有良好的实验条件。团队有严谨求实的科研氛围,在科研上精诚合作,互相帮助。团队从2006年起编写年度报告,胡海岩院士每年都亲自作序,回顾重要团队一年的进展并发表一些观点。2007年至2017年胡海岩院士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期间,尽管承担的繁重的管理工作,仍然为我们团队的成员把握科研的方向,并且也经常就一些具体的科学问题对团队的师生进行深入的指导。胡老师特别注意团队师生研究兴趣的培养。他曾告诉团队的老师和研究生,对于科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如果一时无法解决,也不要彻底放弃。随着理论水平的提升、研究经验的增加、研究工具的改善,日后有可能解决遗留问题。经过长期思考、潜心研究所解决的问题未必是特别重要的问题,但解决问题后产生的愉悦感令人终身难忘,而这正是科学研究的魅力所在。


胡海岩院士领导的科研团队主要从事与航空、航天科技相关的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在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结构碰撞振动理论及应用、结构颤振主动控制、纳尺度结构波动分析、多体系统动力学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以及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胡老师在南航培养出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3名,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名。我在团队中主要负责纳尺度系统动力学研究方向,在胡老师及团队师生的帮助和支持,2015年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并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2018年我光荣当选了全国人大代表。 

2017年胡海岩院士卸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结束了长达20年的高校管理工作生涯,回到了他所喜爱的教师岗位。今后,他将有较为充裕的时间投身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在胡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团队将继续致力于研究国防科技和高科技发展中的动力学与控制问题,在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气动弹性系统的分析与控制,含记忆的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纳尺度系统动力学等方面开展研究。我个人则坚持在纳尺度动力学方向上开展研究,搭建平台,开展纳尺度动力学实验研究。欢迎有志从事动力学与控制研究的青年学子加盟我们团队,共谋发展。

 

作者简介:王立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力学学会微纳米力学工作组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SCI期刊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特邀编委,力学与实践编委。主要从事纳尺度系统动力学研究。发表论文48篇,其中SCI论文34篇,被他人引用700余次。2009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作为第五完成人获得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入选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