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选择南航之团队助我成长

长空论坛丨张助华:团队为我的成长提供了“独特”的土壤

发布时间:2018-05-06浏览次数:6229作者:张助华来源:航空宇航学院供图:张助华责任编辑:王伟审核:冯绍红

字体:

编者按:在我校第二届“长空学者”计划国际青年科学家高峰论坛召开之际,党委宣传部联合人事处/高级人才办策划专题报道,邀请校内相关学院的中青年教师代表撰稿,以个人发展经历,展现学校和学院为引进人才发展搭建平台、融入团队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以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南航。


团队为我的成长提供了独特的土壤

南航纳米科学研究所 张助华

 

团队简介:南航纳米科学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郭万林教授领衔,是融合力学、物理、化学、材料等多个学科知识,开展前沿交叉研究的研究实体。以本所为核心建有纳米力学博士点、纳米材料结构与仿生工程国防特色重点学科和纳智能材料器件工信部重点学科。纳米所旨在基于纳尺度多场耦合智能体系理论,建立新概念和学说体系,提出纳智能材料器件的新原理,发展面向应用的纳智能材料器件的制备、性能表征和测控技术,开拓纳米科技在能源、信息,尤其是空天技术相关高端领域的应用,探索纳米科技由基础研究向工程技术的跨越途径。纳米所十分注重研究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一直以来以国际一流研究机构的要求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已培养出全国优博2名,全国优博提名3名,江苏省优博7名。纳米所十分重视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已有十多人赴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挪威、荷兰等著名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工作。

 

2000年夏,我收到南航寄来的录取通知书,进入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学习,从此与南航结下不解之缘。我从当年少不经事的大学生,到孜孜以求的研究生,再到如今踌躇满志的青年教师,每一步成长都浸润着老师们的辛勤培育,印证着南航大家庭的温暖。


我博士毕业在南航工作近两年后,在导师郭万林院士的建议下,赴美国莱斯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一呆就是五年。举家在海外生活和工作了这么长时间,得到过国内外几所大学抛来的橄榄枝,为什么要回到南航?回答这个问题,除了本人的母校情结和与郭老师的师生情谊,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迅猛的发展势头,特别是近几年对青年人才引培的重视,对我们这类海外学子形成了巨大吸引力。不得不提的是,学校相关部门和航空宇航学院在引进时的积极接洽和入职后排忧解难,让我深切感受到母校的温暖和关怀,产生空前的归属感。

南航纳米科学研究所部分师生合影

回到南航后,我加入曾经学习和工作过的郭院士团队,开展微纳米力学和纳尺度物理力学方面的研究。该团队主要从事纳智能材料与器件、飞机结构抗疲劳断裂设计以及生物功能通道等方面的研究,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一系列突出业绩。团队研究成果已在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一批学术论文,论文他人引用超过6000次,形成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力,且部分成果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截至发稿前,该团队已培养出中科院院士1名,全国优博2名,全国优博提名3名。作为曾经的团队成员,我一直以这样的团队为傲,且心向往之。


加入团队后,为帮助我尽快重新融入团队,郭老师在我报到当天即为我安排了办公室,指派学生协助我迅速开展研究,并定期围绕一些国际前沿问题进行指导与讨论,使我能够将美国的研究工作在国内无缝衔接起来。同时,纳米科学研究所其他师生全力为我在工作和生活方面提供帮助,让我在举家回国安顿的背景下还能在科研上保持着一如既往的高产出。回国不到一年,我在纳米材料新奇结构和水伏效应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已经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一区论文3篇,其中影响因子35以上的论文2篇,另一篇论文正在顶级刊物Nature Nanotechnology上修改。这样的学术团队不仅让我拥有比国外科研机构更优越的软硬件环境,而且享受到独特的成长土壤。


郭万林院士指导团队开展科研

学校和学院相关部门对加入南航后的大力支持也是我顺利开展科研工作的关键。回国不久,相关领导就为我解决了子女入学问题,且经常关心我的家庭生活和工作情况,了解在招生、教学、科研等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出有力措施,为我排除了后顾之忧。在平台方面,我入职后随即加入机械结构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纳智能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两个高水平科研平台。在学校的协调下,这两个平台的科研设备与仪器都对我开放使用,为我这样一个‘新人’开展交叉前沿研究提供了本不敢想象的科研条件。


另外,学校许多资深教授发扬南航的优良传统,在基金申请、科研教学、学生培养等方面慷慨相助,毫无保留地传授他们的经验、心得与体会,使我能够尽快熟悉业务,少走弯路,潜心扎根于南航发展。去年暑假,郑永安书记、黄志球副校长和杭育新书记带领我们青年教师奔赴马兰基地,缅怀陈达院士,近距离感受 “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洗涤了心灵的凡尘,产生了持久的触动,使我对祖国的发展萌发出前所未有的责任心。

张助华与郭万林院士

在学校的持续支持下,我将围绕团队的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帮助团队科研在特色发展的同时,能够更多服务于国家需求,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发展努力作出实质性贡献。具体我将结合本人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背景,把握本学科的重要特征与发展方向,注重作为空天科技基础的力学、材料、物理、化学等学科前沿的交叉,围绕国家战略开辟研究领域并凝练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学问题。围绕这些宏观目标,团队将继续优化学术梯队,欢迎更多具有学科交叉知识背景且有应用基础研究经历的青年才俊加盟。


作者简介:张助华,2010年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9-2010年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联合培养,2012-2016年于美国莱斯大学材料科学与纳米工程系进行博士后合作研究。现任南航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低维纳米材料性能和器件原理的理论与计算研究。已在国际学术杂志发表SCI论文7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Chem. Soc. Rev. (1篇)、Nature Nanotech. (1篇)、Nature Chem. (1篇)、PRL (1篇)、JACS (4篇)、Nano Lett. (3篇)、Angew Chem. (2篇)、Adv. Funct. Mater. (2篇)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8篇,5篇论文入选期刊封面。论文共计被引用3000余次,其中SCI他引2200余次,被《自然-纳米技术》、《自然评论-材料》等权威学术媒体专题评述二十余次。2012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3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