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全国人大代表王立峰谈高校扩招与内涵式发展

发布时间:2018-03-12浏览次数:1008作者:陈彬 温才妃 王之康来源:中国科学报供图:中国科学报责任编辑:审核:王伟

字体:


王立峰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本世纪00年代,高校扩招与内涵式发展


背景


1999年,教育部发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由1999年的9%提高到2010年的15%,使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


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可以说是当时政治、经济、人口等多方面原因推动的。不过,进入2008年后,教育部表示1999年开始的扩招过于急躁并逐渐控制扩招比例,提升教育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直到2012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出台,持续13年的高校扩招终于被叫停。


声音


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秦绍德:高校扩招的动力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进入初步小康以后,普遍有让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大学扩招使我们从一个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国家,变成了全世界高等教育大国,之后展开的是从教育大国变成教育强国的路程。


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黎大志:1999年高校扩招有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考虑,但更多的是国家从提升国民素质、培养大批社会建设者、满足老百姓高涨的高等教育需求等方面进行的考虑。然而,13年高校扩招也带来了一些不足:教学质量下降、高校负债、大学生就业难。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项贤明:从整体看来,大学扩招既无大致规划、也无明确目标、更无具体方向。这些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扩招也就成了无的放矢的盲目扩大,无法实现最初愿景和目标,并且还导致大学培养不出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业困难。


代表点评


我国的高等学校从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直到2008年以后稳中有升,可以说扩招的高峰期持续了大约10年。之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我认为,无论是高校扩招还是内涵式发展都是时代的产物。1999年到2008年的高校大规模扩招,对应的时间恰恰是我国以GDP为国民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指标、GDP高速增长的粗放型发展阶段。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可以说,高校扩招从几个方面对解决这一社会主要矛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是大幅提高了人民的平均文化水平和公民的素质;二是1999年前后大规模下岗潮开始,高考扩招缓解了就业压力;三是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加快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不过,扩招稀释了教学资源,教学质量确实有所下降。


但总的来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扩招是有必要的,也是有益的,整个社会的素质确实因为扩招而有更快的提高。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则是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针对高等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而提出来的,是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8/3/332827.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