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系列评论之四丨创新驱动转方式

发布时间:2018-01-16浏览次数:1331作者:刘红旗来源:新闻中心供图:责任编辑:审核:王晖

字体:

创新驱动转方式

——四论学习贯彻学校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提到首要位置,指明了我国发展的方向和要求,代表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体现了我们党认识把握发展规律的深化。我校刚刚召开的第十六次党代会也突出强调要“走创新驱动之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走创新驱动之路,既是南航响应、引领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积极行动,也是谋求学校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努力实现学校创新发展新突破的应时顺势之策。


南航65年来的办学实践和成就,就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注解和鲜活样本。正是老一辈南航人坚持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坚持以服务求存、以创新图强,坚持为国家需要创新,才实现了南航从专科学校到本科学校、普通高校到重点大学、教育型大学到研究型大学的三次历史性跨越,成就了昨日之南航地位。从现在来看,对于创新驱动,我们已在实践。近十年来,正是新一代南航人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发扬中创优,坚持学为时用、创为国谋,不断探索科学研究新问题、教育管理新方法,才有了一个又一个响当当的“南航水准”“南航品牌”“南航现象”,提升了今日之南航声望。面向新时代、新征程,走出一条适合南航实际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既是国家使命的责任与担当,也是学校历史经验的传承与坚守。走好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的“南航路”,必须要找准需求点,抓住关键点,用好支撑点。


把准创新的需求点。需求就是方向,时代需求在哪里,创新就在那里;有多少现实问题,就有多少创新发展的机会。谁能把握住需求,谁能引领需求,谁就能赢得未来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谁就能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快车道上加速前进。我们每个学科、每个专业、每个科研团队及人员,不仅要清楚本领域的国家战略需求在哪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前沿在哪里,产业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在哪里,还要有做到“未雨绸缪、超前布局”的战略眼光,谋划在先,行动在早,响应在实,对接在准。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在创新实践中更多地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就想方设法做什么,在研究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挑战性问题,以及行业产业发展共性难题的过程中,加速学校新一轮的大发展大跨越。


抓住提高协同创新能力的关键点。面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紧急性、创新过程的复杂性不确定性、自身资源和能力的硬约束,仅凭一个科研团队、甚或一所大学之力来完成全部的创新将越来越难以实现,必须汇集更多智慧,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俗话说,跨出一步天地宽。在承接国家和行业企业科研任务时,要学会“跨界”合作,要通过协同合作来增强和放大自身优势,要凝聚和整合更多资源和力量为己所用,达成目标。要树立开放协同创新的思维,自己团队做不了的要想着联合其他团队一起做,自己学科做不了的要想着联合其他学科一起做,自己学院做不了的要想着联合其他学院一起做,不仅在校内要跨团队、跨学科、跨学院,还要在校外跨学校、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通过优势互补、借力共赢,不断加快学校赶超进位甚至创新引领的步伐。


用好撬动创新、激发活力的支撑点。体制机制创新就是这个支点。实践证明,凡是体制机制创新先行一步、体制机制改革比较到位的学校,创新发展的势头就愈显强劲。要在准确把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规律和我国高等教育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用深化校内综合改革的“点火器”发动创新发展引擎,切实尊重学院、机关和师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大力弘扬崇尚创新、宽容失败、鼓励探索的校园创新生态,全面激发全校上下创新创造创优的动力、活力,让创新贯穿学校一切工作,让创新驱动成为每一名南航师生的自觉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同样如此,在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上,如果我们不能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我们势必会落伍于这个时代,甚至有可能被时代所抛弃。未来,只要我们始终站在创新驱动的最前沿,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之路,就一定能在“双一流”的竞技场上争先进位,就一定能在新时代实现南航新的跨越、铸就新的辉煌。

(刘红旗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