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六年 | 建设和谐文化 促进学院发展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侧记

发布时间:2017-11-17浏览次数:5516作者: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来源: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供图: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责任编辑:审核: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字体: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回顾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各方面改革发展成就,提振精气神,助力“双一流”,为校第十六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营造氛围,党委宣传部推出“砥砺奋进的六年”大型专栏,系统展示各部门、各学院六年来的工作成绩。



【砥砺奋进的六年·学院发展篇】


创新驱动  特色发展

大力推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2017年新年伊始,将军路校区东区和园食堂3楼活动室欢声笑语,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正在举办“凝心聚力、展望2017”新年联欢活动。会上,2016年新引进教工悉数登场亮相。学院新引进的教授,长江学者吴启晖也即兴发言,他充满深情地说道:“2016年是我人生面临重大抉择的一年,面对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浪潮,我顺势而为离开了军营、那时的我四顾茫然,不知走向何方,是学院领导最先找我座谈交流,向我伸出了橄榄枝,让我倍受感动,通过交流接触,我感受到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是一方有温情的水土,学院的院长、书记两位大当家,注重承诺、注重人才、注重和谐发展。学院的其他领导、教授们都非常好相处,学院形成了十余人的创新团队同心筑梦,获得千万元的科研项目不断创新,吸引了更多的创新人才加盟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最终我下定决心,不忘初心,脱下军装再出发,选择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继续我的人生道路,完成我在事业上的追求。”


长江学者、201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者吴启晖教授


用真诚吸引人,用真情感动人,吴教授的一席话道出了6年来学院改革发展过程中逐渐壮大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历程。

数据显示,从2012年初到2017年9月,学院教师人数从不到80人发展为超过100人,教授人数增加30%,目前学院师资队伍中有院士2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国家“优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4人,2人获得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3人入选校“长空英才”,1人入选校“长空之星……”

这份学院师资队伍现状介绍,用鲜明的数据展示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成绩,而数据背后则凝结了学院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打造一流师资队伍,谋求学院快速发展之路上的心路历程。


和谐一家亲,好的制度“四两拨千斤”


学院领导班子始终将师资队伍建设摆在首位,面对竞争激烈的人才资源市场,面对实力和名气都相对薄弱的“小学院”,靠什么“博眼球”吸引高端人才?我们必须亮出自己的“看家本事”,使出自己的“洪荒之力”。学院在分析和总结自身发展道路上给出了明确答案——靠真诚吸引人,靠真情感动人,靠“和谐一家亲”的学院文化凝聚力量。

2012年初,校第十五次党代会之后,学院领导班子以学院文化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打造四院文化建设品牌工程,总结推新了学院的办学理念、建设内涵,院风、院训,学院还积极研究新形势下师生员工的精神需求和价值取向,并通过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载体加以体现。2013年学院出台集体活动管理办法,将教师参与集体活动的分值作为年终分配、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集体活动“公益分”应运而生。2015年学院以搬家为契机,开展了环境文化建设和“吾爱吾家”捐赠活动,建成了设施齐全、环境温馨的“教工之家”和“教师休息室”,新建成了学院文化长廊、学院科创中心等宣传和展示学院建设发展的窗口。学院领导班子坚持以身作则,在责任面前不推不让,在利益面前不争不强,带头执行各项制度,真诚关心青年教师成长,解决师生员工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学院召开新教师座谈会

学院“教工之家”揭牌


正是有了这些机制和制度创新,学院教职工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全院教职工的凝聚力显著提升,“和谐一家亲”的学院文化凝聚力,激发了广大教职工干事创业的正能量,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为学院人才引培工作奠定了一个适宜的“软环境”,学院也连续2届获得了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表彰。


学院教职工参加春季迎春长跑全体合影

学院连续四年获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


定个“小目标”,顶层设计“谋定而后动”


“新增1名“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入选者/获得者;引进6名教师(其中,引进具有海外名校学位教师4人);新增3名教师入选省部级人才工程……”这是一份讨论中的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年度工作目标,每年初的学院党政联席会,热议的话题就是制定学院的各类目标任务,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龙头工程自然倍受关注。


学院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人才招聘宣讲

聂宏校长向学院颁发特色发展专项任务书


目标形成了,实现是关键,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学院2016年首次设立“伯乐奖”,奖励在高端人才引进过程中作出贡献的老师;积极开展海外招聘人才活动,先后组团赴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招聘海外人才。作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分管领导,常务副院长周建江教授更是不遗余力,亲力亲为。党委书记郑永安号召相关学院敏锐地抓住军队院校军改的有利契机,抢抓机遇,引进高层次人才。常务副院长周建江和班子成员共同努力,成功引进吴启晖教授。在2016年国家长江学者的评选过程中,吴启辉教授成功入选,来院后,学院迅速为吴教授搭建团队、配套科研条件,短短一年不到,以吴启晖教授团队为骨干申报的“电磁频谱空间认知动态系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获批,他本人又获得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称号;2017年校“长空学者”史清江教授的引进,则是历经了4年的漫长过程,期间遭遇数次波折,但学院始终没有放弃,一直通过学术访问、节日问候、工作交流与之保持联系,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9月,史清江教授最终接受了学院的邀请,投入学院怀抱。


选准“突破口”,特色发展“更上一层楼”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即是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征,也是确保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学院在打造人才引进“软实力”的同时,更是选准“突破口”,在人才引进的“试金石”--“学科平台、梯队建设、岗位聘任”等硬指标上下足功夫。

2014年10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特色发展任务书》正式获批,全面规划了学院在学科层次提升、学科重点建设方向、拔尖人才引培、高端人才培养、科研规模和成果产出等方面的建设目标,明确了学院的发展要走一条“错位竞争、特色发展”的道路,重点建设雷达成像理论与技术、雷达目标特性与系统仿真、微波光子技术三个优势学科方向。目前,已经实现了学科特色发展中制定的3个专项计划中的2.5个,即通信方向振兴计划、微波光子壮大计划和雷达倍增计划中的中频向射频倍增、软件向硬件系统倍增和电向光的倍增。同时,在上述优势学科方向上搭建学术带头人、学术梯队的合理配置,保证了重点学科方向的快速发展。从2016年起,学院深入开展综合改革,完成了新一轮岗位聘任,建立和完善了校内津贴二次分配核算机制,体现了在岗人员“职岗分离、业绩导向、分类考核”的制度导向,青年教师实行“团队式”培养,在引进师资上优先考察学科和学术梯队建设需求,学院还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科研和国际化交流平台。


学院召开新一轮岗位评聘说明会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对于学院特色发展“一揽子”计划所取得的成就,现任信息光电子工程研究所所长。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首届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潘时龙教授感受颇深,他回忆道:“六年多前,我作为清华大学博士、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博士后,南航与我原有的生活轨迹毫无交集,但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是以雷达信号处理为特色,在引入光电子基础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后或许会使原有学科的发展呈现新特色和新增长点,这或许能给我提供大展拳脚的宝贵机会。来南航后虽然白手起家,但学校、学院的强力支持为我扫清了荆棘与障碍,为我插上了自由翱翔的翅膀。经过不懈努力,微波光子学课题组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并在国内外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力,2013年,以微波光子学为重要研究方向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立,现已形成了一支10余人的良性协同的微波光子学团队,我个人也获得了许多荣誉,在国际学术界享有一定声誉,更让我欣喜的是学生的成长,已有多人获得全球本科生/研究生奖学金。”


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参观我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潘时龙教授与实验室创业团队参加五四青年节活动


着眼新时代,迈步新征程,展现新作为,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之际,全院师生将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新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辛勤的工作,奋发勇为、开拓创新,不断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学院各项事业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学校第十六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更多专题报道请点击“砥砺奋进的六年”专栏:http://www.nuaa.edu.cn/sjdzt1/lis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