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峰:学习马兰精神 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发布时间:2017-10-06浏览次数:3536作者: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供图:责任编辑:审核:

字体:

【暑期教育活动总结交流会上的发言】


两弹一星是科技强国的代名词,钱学森、邓稼先、程开甲等两弹一星元勋是中国科研工作者最最杰出的代表。1964年10月,随着罗布泊上空一声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马兰基地由此始为外人所知。马兰基地在科研工作者心目就像井冈山、延安一样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圣地,更是科研报国的圣地。2017年8月16日-19日我们青年骨干教师在以郑永安书记为首的校领导带领下,一行22人前往马兰考察学习。其间我们瞻仰了马兰烈士陵园,参观了基地历史展览馆,与基地相关科研人员进行了交流,参观了红山旧址、竖井核试验爆心、警卫防化团以及试验工程技术团模拟训练中心,参观甘草泉哨所、博湖哨所以及辛格尔哨所。

 

基地官兵艰苦创业,建起了中国有效的核力量,也孕育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马兰精神。马兰人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程开甲先生,程开甲先生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核试验技术总体负责人。他的名字,与中国核试验基地紧紧联系在一起。 程开甲也因此获得了“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批“八一勋章”等荣誉。

 

林俊德院士和陈达院士很好的诠释马兰精神的实质。林俊德院士是电视剧马兰谣的主人公。林俊德院士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由马兰基地来我校工作的陈达院士,他心中有“大爱”,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治学严谨,不为名利;他锐意进取,对党忠诚,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深受我校师生的尊敬和爱戴。

 

一些在普通工作岗位上顽强拼搏,默默奉献的马兰人也留下感人的故事。在那个特定的年代,第一颗原子弹的参试者都严守“上不告父母,下不示妻儿”的保密要求。上世纪60年代,分别奉命秘密来马兰的王茹芝、张相麟夫妇,在罗布泊的一棵老榆树下等车时不期而遇,方知两人是为了同一项任务而来。张爱萍将军听罢此事,感慨万分,给这棵老榆树起了个名字叫“夫妻树”。

 

这次马兰之行,是一次伟大的心灵洗礼,使我们进一步树立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心。我们有时会抱怨待遇,但我们为祖国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呢。受个人能力,机遇所限,我们不会有像程开甲院士那样的辉煌,也很难有陈达院士和林俊德院士那样成就。但是只要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学习默默奉献的马兰精神,就能成就自己充实而又有价值的人生。

 

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南航的力学学科入选一流学科,作为一名力学学科的教师,我倍感骄傲。也深感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我校力学学科要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学科,就要培养出国际一流的学生。要培养出国际一流的学生就要有国际一流的教师。也就意味着南航力学学科的教师要成为国际一流的教师,一流的学者,要引领国际研究的方向,否则就可能被淘汰。

 

另一方面我们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没能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作为南航人,作为航空宇航学院的一名教师则深感遗憾。看到周围很多老师抱怨其中的不公平,不合理。但是仔细想想,我们之所以没能入选,也有我们自己的问题。比如人才队伍尤其是青年人才严重缺乏,研究方向过于陈旧,远离学科前沿,与相关学科交叉不够,缺少有显示度的大项目、大成果,在学科领域中话语权不足等问题。

 

人民满意是度量“双一流”另一把重要尺子。人民满意实际上就是扎根中国的体现,扎根中国不是说这所学校这个学科办在中国,是说它对中国的意义和贡献、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要起到推动,甚至是引领的作用。因此,对于我们则要选择有意义、顶天和立地的研究方向,面向学科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的主战场,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优秀人才培养做出自己的贡献,也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