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学院与艺术学院联合开设工科新生研讨课

发布时间:2017-06-28浏览次数:3062作者:自动化学院、艺术学院来源:自动化学院、艺术学院供图:责任编辑:审核:

字体:

编者按:李政道先生曾经说过“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是真理的普遍性。”南航是全国少有的设有艺术学院并涉及多个主干艺术专业的理工科大学,而南航的工科又具有突出的特色与优势,如何通过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让“硬币”的两面结合的更加紧密,自动化学院和艺术学院的两位教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科技艺术相融合 新生课程显魅力

——记自动化学院、艺术学院教师联合开设工科新生研讨课


一位老师给学生上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两位老师同时给学生上课似乎不多见;而来自工科和艺术专业的老师同时给学生上课,可就是一件新鲜事了。



自动化学院的博士生导师陈复扬教授从长期的教学科研经历中深知,控制科学与技术不仅广泛应于工程技术领域,其实在其它领域,它同样无所不在。但控制专业的课程很难学,如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陈复扬教授一直在苦苦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音乐爱好者,直觉告诉他,歌唱艺术也离不开“控制”,如果把控制理论教学与学生喜爱的歌唱艺术结合起来,这对于强化学生尤其是新生对控制理论的理解、增强学习兴趣则大有好处。但是,他毕竟没有受过专业的声乐理论训练,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他心里一直不是很有底。



邱爱金是艺术学院的一名声乐教师,她知道,呼吸的控制,是歌唱的基础,但在教学中,她采用的是音乐专业的理论体系,从未和她认为神秘而又“高大上”的控制科学理论联系到一起。


在自动化学院和艺术学院组织的一次交流活动中,两位老师之间很快“擦出火花”,他们决定联合开设新生研讨课《自适应控制与歌唱艺术》。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要让大一新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主动参与和充分交流激发研究和探索的兴趣,体验学术活动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这门课程在2016至2017学年的第二学期正式开出,课堂就在艺术学院的声乐教室。课程采取20名学生的小班化教学,为了让这些刚入大学校门且来自全校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工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邱爱金老师首先系统地讲授声乐、歌唱以及如何控制气息等声乐基础知识;陈复扬老师则通俗易懂地讲授了控制、自适应控制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意识到歌唱同样也包含着控制的思想,要唱出优美的歌声,就要对自己的发音不停地进行调整,这本质上就是一种自适应控制过程。两位老师分别从艺术和控制的不同角度讲述了二者的逻辑关系,使学生能够很快理解了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



在两位老师的新生研讨课中,老师与学生是“从游”的关系:大家都是同一个池塘里的鱼,教师是大鱼,学生是小鱼,师生共同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共同进步。邱爱金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气息控制内容的时候,陈复扬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探究摸索气息控制的方法;陈复扬老师在讲授控制方法时,邱爱金老师同样也在和同学们一起体会和探究控制在歌唱中是如何运用的。


该课程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练中闯、练中创”。邱爱金老师请学生上台与她一对一地互动,同时将20名学生分成10个小组,一对一互相练习发声、气存丹田等歌唱技巧,让学生互相体会和测试控制在歌唱艺术中的应用。起初同学们还有些害羞,但是在邱老师耐心和蔼地指导下,大家渐渐鼓起勇气,伴随着钢琴的节奏积极主动地练习发声,体会控制与歌唱的关系。



同学们对这门课程的反映也异乎寻常地热烈。起初大家以为邱爱金老师上一两次就不会再来了,当得知老师会陪伴大家完成全部课程计划时都兴奋不已。平时一下课同学们总会积极地向邱老师询问钢琴演奏、歌唱的技巧及控制方法,在最后一节课上,每个同学们上台演唱了自己的拿手歌曲,让老师打分,检验自己通过课程学习在歌唱技巧上取得的进步。两位老师从歌唱表演及控制角度对每个同学给出了不同的建议。课程结束时,同学们对控制以及歌唱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陈复扬教授认为,本课程的开设作为一项全新的教学探索,初步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我们尝试建立了教师与新生之间沟通的新型渠道,缩短了教师与新生之间的距离。授课期间,建立了微信群,课后进行交流、互动和答疑等等。另一方面,为新生提供了在合作环境下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机会,鼓励新生在小组中进行思考、交流,启发新生从入学伊始就体验研究型学习方法和氛围,尽快适应研究型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推动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并通过不同专业的交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这项教学改革的发起人,陈复扬教授认为,通过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跨界合作,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丰富了教学内容,既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听觉艺术享受,又激发了学生对控制知识深入探究的兴趣;既借鉴了艺术活动中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等特点,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又秉承理工科理性思维的传统,使得学生更易于领会自适应控制这种先进的控制方法。同时教师也打破了自己教学中原有的一些僵化模式,从其它专业教师身上学到不少有益的东西。


而作为一位年轻的教师,邱爱金老师收获就更大了。她感慨道:“在新生研讨课中,我们不仅从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中享受到了乐趣,也从陈复扬教授和工科学生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他们严谨、踏实的作风,在解决问题时所体现的系统性、逻辑性和条理性,都对我今后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启发性。这是一段很有趣味也很有意义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