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南航93名“志友”:自愿捐献遗体

发布时间:2017-04-05浏览次数:912作者:李润文来源:中青在线供图:责任编辑:审核:

字体:

中青在线讯(王伟 马韵斐 孙晓晗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润文)从2001年到2016年的15年间,南航林志邦等八名离退休教职工去世后,在自愿捐献遗体的同时,还捐献了16片眼角膜,帮助15位盲人重见了光明。这8位老人生前有个统一的称谓——南航“志友”,意为捐献遗体志愿者之友。


“死后不开追悼会、不接受花圈挽联、不用骨灰盒建墓土葬;捐遗体供解剖、献器官供移植;骨灰用于植树育林”,这是南京志友在1996年成立之初就提出的“三不两献一育”口号。如今,南航“志友”走过了20余年的时间,从最初的5个人发展到现在93名在册,并分为卫桥、西苑、揽翠苑三个小组,包括林志邦8人在内,目前已经有20人捐献了遗体。


据了解,南航是南京市“志友”规模最大的企事业单位。


南航“志友”发起人、现已年过八旬的黄飏、朱文新夫妇介绍,南航“志友”的成立缘自60年前的一封遗嘱。


黄飏老师年轻时生过一场大病,医生诊断为肺结核,可经过治疗后他仍是吐血不止,病情却来越重。后经医院复诊,发现黄老师所患并非肺结核,病因不详。“若是查出了病因,对症下药,兴许还能治好。可当时连是什么病都诊不出,医生也束手无策。”


那时,年仅二十多岁的黄飏自觉时日不多,便立下遗嘱:死后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既然查不出病因,那就把我的遗体给医院,让他们好好研究我这到底是个什么病,以后再遇到这种病情就能治了。”幸运的是,他最终战胜了病魔活了下来,那封遗嘱被压在了箱底。


后来,黄飏与朱文新结婚,也从未对夫人说起过此事。直到有一天,朱文新在收拾东西时在箱底找到了当年的遗嘱,才了解了这一段故事,大为感触。二人一拍即合,与另外3位南航退休教师共同建立了南航志友。


朱文新介绍,目前国内医学院教学和科研所用的遗体缺口很大,非常不利于相关医学人才的培养,“不希望因为教学遗体的缺失,让以后的医生在病人身上动错一刀”。


“志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子女的反对。朱文新老师说,在很多子女看来,父母捐献遗体让子女孝心上过不去。而面对这一点,“志友”罗学戎的话讲到了很多人心里去:“人死后,一切排场都是空的,是浪费,真的孝应当在生前。”这句话让很多子女释怀。


更让人敬佩的是周建初、魏任之两位志友。他们的夫人早年亡故时,子女都已为他们购置了双人墓穴。当两位老教授加入“志友”,打算捐献遗体时,子女感到为难。经过再三考虑。他们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之计,为了顾及子女感受,决定去世之后,建一个“衣冠冢”陪伴爱妻,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魏老任之于2012年、周老建初于2015年病故,子女遵照老人遗愿,不但捐献了遗体,同时还捐献了眼角膜。


南航离退休处党工委书记张环介绍,除了众多个人“志友”外,南航还有一些夫妻“伉俪志友”,更有在“志友”精神的感染下,一家三口都入了“志友”。现年84年的“志友”胡秀珍的丈夫戴翰高2015年病故,她亲自担当执行人捐出了丈夫的遗体和眼角膜。虽然事后自己大病一场,几乎双目失明,但她仍以亲身体验向亲朋好友介绍捐献遗体整个过程。胡秀珍的儿子、南航工会的戴阳老师在父母的感染下也加入了南航“志友”。此外,王德喜和爱人是“伉俪志友”,同为“志友”的王德喜的姐姐已经捐献了遗体;现年77岁的“志友”管云仙的妈妈和丈夫已捐献了遗体,同样也是一家三志友。


“因为工作关系,我个人有幸认识了很多南航‘志友’。无论是从工作角度,还是从我个人角度,对他们这种大爱无疆的思想境界和无私奉献的凛然行为由衷而生敬佩之情。”张环感慨道。


网址链接: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7-04/04/content_158835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