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燕:七年又七年,我仍然是南航的"新兵"

发布时间:2017-04-05浏览次数:5767作者:朱昀 邵丹慧 陶佳诺 张秋彧来源:经济与管理学院供图:经济与管理学院责任编辑:张贤德审核:

字体:

人物简介:徐海燕,南航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无党派人士,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系统设计工程系博士及博士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冲突分析实验室成员。曾任南航经管院智能决策与风险分析研究所所长,现为POMS中国分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决策与冲突分析。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及校科研项目多项,为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学生开设《运筹学》、《现代管理数学方法》和《决策分析》等课程,其中《运筹学》课程分别被国家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评为来华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在国外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SCI/SSCI期刊论文10余篇,并担任国外知名期刊审稿人,担任经管学院2013级文科基础强化班班主任。



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八届“良师益友——我最喜爱的导师”评选结果揭晓,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徐海燕老师获奖,是此次参加评选和最终获奖老师中唯一的女教师。徐海燕老师身上究竟有什么特质,让她能够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最终获胜?通过经管学院,我们有幸联系到了徐海燕老师,对她进行了专访。



“我觉得我这个人特别的普通。”采访一开始,徐海燕老师就说道,“最大的特点可能就是自己比较迷恋站在讲台上的感觉,特别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据说,徐老师的女儿曾问她:“妈妈,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要不加思考立马回答:如果有第二次机会,你会选择什么职业?”徐老师没有丝毫犹豫就回答了“教师”这个答案。这样的选择,与徐老师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与一般老师从学生到讲台的过程不同,徐老师40岁时到国外留学又做了一次学生,之后再次回到校园做老师,身份的变换使得她更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更珍惜教师这个职业。“我特别喜欢这样的氛围,即使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选择这个职业。”一个多小时的采访,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徐老师对这个平凡职业十几年如一日的情感。


“学生对我信任,祖国对我有恩,我自当求知不断、永远爱国”

 

1992年,徐海燕老师来到南航理学院担任讲师,教授高等数学。当时多媒体教学并不普及,学校选了两位教师,一名老教师和徐老师开始尝试多媒体教学。说起当年的情景,徐老师一脸自豪:“在南航2号楼最大的教室有三四百位学生,我的班上几乎没有学生逃课,身为老师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而在随后南航的第一届教师讲课比赛中,徐海燕老师也获得了一等奖,时任南航教务长的张焕春教授曾评价对徐老师“印象很深”。在出国深造之前,徐老师在教学方面已经非常有名,而且在学生中口碑非常好,并于2000年荣获“江苏省师德模范”的称号。


但是,十年的教学岁月里,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徐海燕老师渐渐感到知识储备的不足,她坦言,自己的知识不更新,怎么敢带学生。身为教师的责任感让她坚定了出国的想法,誓要在国外学到新的知识,回来与学生们分享。


而当徐老师离开南航启程到国外进修时,得知她离开的学生们纷纷发邮件给她,他们说:“听说老师已经出国了,我们非常舍不得您,但是又特别希望您能学成回来,给我们带回新的理念,新的知识”。徐老师回忆道:“我那时感受到肩上背负着学生对我的信任,非常感动。”


学生们真挚的话语一直被徐老师铭记在心,并激励她不断挑战自己,克服困难。尽管出国的时候已不再年轻,还面临着三考托福、变动专业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徐老师都凭着自己的一股子韧性,坚持了下来。曾和徐老师在同一所大学留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的陈晔老师告诉我们,徐老师是一个特别有亲和力的人,当年离开祖国在外求学时,徐老师经常组织聚会活动,来增加大家的凝聚力。据说徐老师一直是朋友圈里的“领导核心”,哪怕当年一起留学的朋友早已分散在各地,徐老师还是经常会组织大家聚到一起。这样的亲和力,放在教学中自然非常受学生欢迎,但当面对严肃的原则性问题,徐老师则表现出她强硬的一面。在国外留学时,每当外国朋友说出对于中国的负面言论,徐老师都会很生气,当面驳斥,久而久之,认识徐老师的外国人都知道了她的脾性,在她面前不再有这样的言行,身为无党派人士,出于对国家的一种爱护和责任感,让她听不得对于祖国的负面指责。七年的国外生活里,徐老师一直将这样的正能量传递给周围的每一个人,让外国同学看到了中国留学生的爱国情怀。



“我是经管的一名新兵,虽然我尽一切可能帮助别人,但是我依然觉得别人帮助我更多一些”


2010年三月,学成归国的徐海燕老师回到了南航的教学岗位上,这一次她不只是作为理学院的老师,更开启了经管学院七年新兵的历程。


数学出身的徐老师在国外更换研究方向研读学位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系统工程的资源。回国后徐老师无私地把这些资源贡献出来,组建了智能决策与风险分析研究所。作为所长,徐老师个人陆续邀请了十几位国内外知名大学的专家并举行研讨会,同为研究所成员的陈晔老师用热心评价这位多年好友:“徐老师能够站在别人的视角上帮助他人,许多老师,都受益很多。只要别人一有困难,哪怕是跟她没关系,甚至是别人没跟她说的时候,她也会主动地帮助别人。”当徐老师得知这样的评价时,连连摆手,谦虚地说道:“其实虽然我尽一切可能帮助别人,但是我依然觉得别人帮助我更多一些。”徐老师随后表示对南航非常感恩。无论是92年当时她仅仅是个本科生南航就接受她作为老师,还是2003年当她想留在国外求学时南航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因为南航的支撑,我才可能完成学业,在国外一直坚定要回来,要将所学回报给南航。”徐老师还言传身教地将这种正能量传递给她的学生,“一定要相信这个社会好人多,你付出了,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一定能得到回报。”


徐海燕老师来到经管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后,她坦言自己遇到了又一大挑战。徐老师惭愧地解释道最初是带着原来教授理学院的方式来教经管院的学生。“之前教授高等数学,只要你逻辑性强,条理、概念清楚,注意深入浅出你的课就能讲好,所以我认为自己认真教肯定能教得好,但是到了经管,我发现完全不是这样。”徐老师曾开设过一个投资组合方面的讲座,虽然她认真准备,力求把偏数学的内容讲得通俗生动,但实际情况却与她预想的相差甚远。“那次讲座给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在经管,学生更需要的不是条理清楚的数学运算,而是需要一种知识面,需要企业的背景,更需要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手段。而所有的这些都是我的弱项,我没有这个知识背景,给不了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那次讲座让徐老师很受打击,她甚至动摇了在经管继续工作下去的决心。“我曾和我以前理学院的同事谈到这件事,他当时告诉我,唯一要做的就是你自己改变,而不能等着学生来为你改变。”


想清楚这一点后,徐海燕老师性格中的认真劲儿促使她从“零”学起。她用“新兵”一词概括自己在经管学院7年一路走来的体会:“初来经管院时,我教授的课程中没有一门我是学过的,完完全全是个新兵,那时通宵很正常,我自己首先要学,还要把这个课上好。”7年后的今天,徐海燕老师已经教授了将近十门不同的课,这些不同的课里还分有不同的层次,授课人群有中、外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授课语言有全英文、双语和纯中文。在自身不断充电的同时,作为学院智能决策与风险分析研究所所长的她,还带着很多青年教师共同进步,参加学院每次举办的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帮助青年老师们审查基金申报书,辅导青年老师们写高水平学术论文,现为南航教务处副处长、经管学院教师的朱建军教授就说:“徐老师特别关心青年老师的成长,她能够清楚所里所有青年教师的家庭、研究和教学情况,并为我们的发展提中肯的建议。”


“至今我还是经管的一名新兵,因为我还没有像很多老师那样一马平川。自己需要学的东西还特别多,还在不断提升,让自己更符合现在的社会以及学生的需求。”徐海燕老师随后向我们展示了一本《基于统计学与运筹学的课程群教学与实验》教材,“算是我来经管这七年教学的一个总结”,她在这本教材里淡化理论推导,结合经管特点,面对大数据时代将统计学与运筹学结合,向实际应用方向拓展,加入建模知识和软件运用,以便更好地满足经管学生的需求。而《运筹学》这门课程,一直是徐海燕老师的“金字招牌”。她教授的这门学科,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荣获江苏省全英文品牌课程、国家来华留学英文授课品牌课程,教授的学生除了中国本科生外,还有来华的本科留学生,甚至还有MBA的学生。



“以学生需求为重,这是每位普通老师都应该坚守的”


而徐老师这样一切以“学生需求为重”的原则,除了表现在教学上,更是延伸到了生活、工作等诸多方面。徐老师曾经指导过的、一位名叫宋遐凎的研究生分享了与徐老师之间的师生经历:“徐老师是一位给与学生最大宽容的老师。记得研一刚入学,第一次和徐老师的谈话几乎让她崩溃,我以前对于学习及考试的态度一度让她觉得和我无法交流。但是,徐老师之后给了我足够的时间调整适应,从研一到研三论文的修修改改,尽心尽力,一丝不苟,每天我都能感觉到自己在进步和提高。生活上,徐老师将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对待,遇到困难时总能给出推心置腹的建议,甚至还关心考虑到学生毕业以后的发展道路。能遇到这样一位好老师,是我人生中重要的机遇。”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徐老师的学生中比比皆是。据了解,徐老师带过的往届研究生里有一个她很器重的男生名叫侯宇航,该学生进入南航后有段时间很迷茫,每周团队例会都不发言,因为听不懂。他初到徐老师门下时也不想全身心投入学术和科研。徐老师找他谈过好几次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你应该珍惜在校的宝贵时间,挖掘自己潜力学会做研究,以此增强自信心锻炼自己能力。有了实力找工作也好,读博士也好,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徐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侯宇航把自己的心思拉了回来,专心科研,并借此拿到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后来毕业进入中兴通讯工作现派往欧洲,成为徐老师经常提起的得意门生之一。回国7年,徐老师指导的硕士毕业生几乎每年都有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从2013年的毕业生韩雪山、2015年的丁剑锋、2016年的侯宇航、到2017年的孟宏鹏都获得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而对于一些女学生,徐老师更是格外关注她们的就业情况。她前几届学生中有一个叫倪磊磊的女孩子,找工作很不顺利,要么找不到,要么就是找到的不合适,徐老师对此十分关心,尽全力动用自己的资源、人缘,帮助她找工作。

“我这一辈子最怕麻烦别人,自己的事情我几乎没有求过别人,都是靠自己,因此我也不太习惯去一些饭局,但有时候我还是会出现在这些场合。每当这时一些认识我的人就会开玩笑说,‘今天应酬你怎么去了?’但实际情况是,为了帮我的学生,我愿意寻求别人的帮助,毕竟现在学生实习、就业都是大事,这些原因都要求我去,我也在改变、在顺应这个社会。”徐老师笑着说。


这些付出和帮助,都被学生铭记在心。不论是在经管院,还是在自动化学院、理学院,徐老师的学生早已把徐老师看作是自己学术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今年正在申请去加拿大学习一年的徐老师的博士生赵士南说:“徐老师不但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对学生的生活和就业十分关注。不但指导自己的学生,还尽可能地去帮助学院的其他学生。她经常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鼓励我们做一个正能量的人,做事要认真踏实,尽可能地去帮助别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徐老师经常熬夜工作,学生深夜给她发的邮件,她都会及时回复,让很少熬夜的我惭愧不已。很幸运能做徐海燕老师的学生,感谢她对我们一直以来的谆谆教诲和无私帮助。”就在我们采访的前几天,曾看到经管楼下有学生在为徐老师录制宣传视频,我们听到他们冲着镜头大喊:“徐老师你永远是我们的女神!”当我们向徐海燕老师提起这件事时,她一脸惊讶,表示完全不知情,还开玩笑道:“他们怎么不喊我去?” 


“除了感恩南航,还有一个必须感谢的,是我们经管学院。我觉得自己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名老师,这次评选活动,我在过程中得到了许许多多支持。那些投我票的学生,与其说是因为认识我而投票,不如说是冲着经管学院投票,因为他们喜欢经管老师,喜爱经管学院,归根到底我还是背靠了学院这座大山。”徐海燕老师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我终于又回到若干年前教授数学的感觉,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跟得上学生的需求,最终再次被学生认可,幸福指数特别高。在经管的这七年,自己一步步前进,真地体会到了教师职业的魅力。”



爱因斯坦曾说,“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七年又七年,徐海燕老师为自己的经管职业生涯奉献了十四年光阴。这十四年中,环境在变化,身份在变化,学生在更替,唯一不变的是对教师这个职业满腔的热爱。正如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焦宏图老师说的那样:“因为热爱,她不断挑战自己、更新知识,只为满足学生的需求;因为热爱,她对学生关怀备至、润物无声。因为热爱,她让原本平凡的园丁变得熠熠闪光,与众不同,最终收获桃李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