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长江风采丨徐正扬:为南航的机械工程学科建设添砖加瓦

——记机电学院徐正扬教授

发布时间:2017-03-28浏览次数:7454作者:机电学院来源:机电学院供图:新闻中心、机电学院责任编辑:审核:

字体:


 已是特种加工领域青年教授的徐正扬,一开始进入该研究领域来自于他的好奇心。大学期间,一门关于特种加工的课程引起了徐正扬的好奇,起初他觉得这项技术会很神秘,甚至联想到了“特种部队”。后来发现特种加工技术原来是区别于传统金属切削加工技术,通过电能、热能、光能、电化学能、声能等其他能量形式进行零部件加工的一类加工方法。“因为特殊所以好奇,因为好奇而充满热情”,求知的欲望使他投身于特种加工技术的研究中。

 

不懈努力 助力新型航空发动机

 

徐正扬始终对科研抱有很大的热情。在南航读研究生一年级时,他就主动协助博士师兄开展电解机械复合加工课题的研究。整个暑假,他们完全泡在实验室里,每天上午设计试验方案、优化参数,中午根据方案准备新的试验试剂,做好试验准备,下午进行试验,晚上分析试验结果。经过近两个月的不懈努力,试验最终取得了明显进展,并发表了第一篇学术论文。

 

读博期间以及工作后,徐正扬承担了航空发动机复杂型面部件精密电解加工技术及其装备的研究工作。他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但同时也碰到过很多问题,加工过程不稳定、加工精度和一致性低、计算结果差异大等等,但他始终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并迎难而上。为了快速搭建试验平台,他曾通宵达旦两昼夜;为了使流道设计更为合理,他曾十余次修改方案;为了保证精度和一致性,他曾上百次进行试验。记得2012年除夕将至,南航校园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喧嚣,而机电学院的实验室还是灯火通明。徐正扬和其他成员一起,每天早上8点进入实验室,直到晚上11点之后才离开。通过不懈努力,完成了我国新型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的研制,并最终一次性通过了超转考核验证。

 

正是这样的努力,使得他在精密电解加工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等方面取得了进展,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解加工机床装备,掌握了关键部件电解加工的核心方法和工艺。近年来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及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均排名第二),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17项,作为负责人制定了相关装备的行业标准,并在特种加工技术领域国际最重要的学术会议(ISEM)上获奖。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他表示,这些都离不开学校、学院的支持和所在团队师长、老师、同学的共同努力。正是团队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学术环境,才使得青年教师得以更快的成长。


 教书育人 不忘导师谆谆教诲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时光流转千年,这句名言的至理却依旧未变。“作为老师,传道是职责,授业是基本,解惑是关爱”,这是徐正扬教授对这句话的理解,也是他从教多年来一直信守的准则。

 

一路走来,徐正扬说要特别感谢教导过自己的老师。他始终记得读博期间上高等工程应用数学时,朱剑英老校长引用《礼记·学记》里的话“君子大道不器”勉励大家,“这句话始终提醒我们要追求真理,探索事物的本质规律,而不必过于拘泥于某些形式或细枝末节”。

 

作为朱荻院士的博士生,他对朱院士更是充满了尊敬和感激。徐正扬多次提到“没有朱老师的教诲,我不可能成长。他的严谨、博学、智慧、公正,都使我受益终身。在科研上,朱老师多次说过‘风物长宜放眼量’,他鼓励我们要勇于探索,拓宽眼界,要有志于站在国际学术舞台的中央”。徐正扬多次回忆起他在学习和科研中,朱老师虽然当时担任领导职务,仍然长期坚持到实验室指导科研,一起分析试验数据,探讨问题解决方案,有时甚至在实验室忙碌到深夜。“朱老师旺盛的科研热情,严谨的科学态度,无时无刻不激励、鼓舞着我们,他始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导师的鼓舞下,徐正扬也在努力践行为师之道。他承担了多门本科及研究生课程,以及班主任工作,努力做到教学相长。他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耐心、细致、公正。在培养博士生及硕士生过程中,他始终鼓励学生不怕失败,提出创新想法,并在工程实践中发掘和解决科学问题。对于学生撰写的每一篇论文,他都精心修改、字斟句酌,他指导及协助指导的研究生曾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创新奖及特别奖学金等。

 

迎接挑战 助推特种加工发展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伴随着国家航空航天领域重大装备的发展需求、重大专项的全面启动,未来航空航天领域将更加大有作为。随着诸如先进航空发动机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对制造技术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徐正扬表示,未来将始终坚持围绕特种加工技术开展研究工作。“以电化学制造为代表的特种加工技术,已成为航空航天难加工材料复杂关键部件的核心制造技术,在某些关键部件的制造中甚至是不可替代的加工技术。”随着未来新型难加工材料的不断出现,复杂、整体结构的不断应用,加工精度和表面完整性要求的不断提高,特种加工技术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能够适应发展需求,唯有不断创新,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围绕航空航天重大装备关键部件的精密、高效电化学加工和复合加工方法开展研究”。


为一名特种加工技术领域的青年学者,徐正扬品尝到了些许收获的喜悦,但未来的路还很长。他表示自己内心深处一直怀有一份感恩之心,觉得自己很幸运,选择了特种加工技术这个前途无限、又充满挑战的研究方向;走进了机电学院这个团结进取、勇于创新的群体;遇到了学识渊博、严谨公正的名师。现在同时承担了学院的相应工作,更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未来一定要抓住特种加工技术发展的机遇,和师长、同学一起,为机电学院的发展做出贡献,为南航的机械工程学科建设添砖加瓦。

 

海阔风“正”,“扬”帆远航。


 人物简介:

 

徐正扬,1979年生,我校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直从事电化学制造技术的研究,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近5年来,作为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国家863 计划项目课题、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多项,并作为项目副组长承担了一系列国防科研项目。针对我国航空工业,特别是航空发动机难加工材料关键部件制造的迫切需求,开展了精密电解加工技术的研究,在精密电解加工的加工精度和加工稳定性等方面取得了突破,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电解加工机床装备,掌握了关键部件电解加工的核心工艺,解决了航空发动机若干关键部件的制造难题。近年来在电化学制造领域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37篇,被SCI 收录24篇、EI 收录37篇,他引212 次。已授权发明专利17项。在日本东京大学召开的第18 届国际特种加工学术会议(ISEM XVIII)上获得Excellent Paper Award。作为负责人制定行业标准一项。研究成果获得2011 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以及2010 年度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均排名第二)。徐正扬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中组部“万人计划”国防科技领域青年拔尖人才,于2013年获得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2014 年获得江苏省青年科技奖,并被授予“2013-2014 年度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2016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