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成为经管人的一种习惯

来源:经管学院作者:张雨晨 常辉光 楚军帅 孙志斌 任供图: 时间:2016-06-24浏览:1540

 题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阶梯,创业是时代发展的主题,为贯彻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精神,经管学院积极搭建平台,培育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业本领,激发学生自主创业、科技创业、团队创业的热情,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创青春”中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是经管学院多年以来坚持不懈参加、不断超越自我的一项赛事,在这个过程中,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创青春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也涌现了许多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教师群体,他们挥洒汗水、传播知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创新创业的学子。

 
    2016年5月底,“创青春”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传来喜讯,我校九支创业团队分获六金一银两铜,其中六支团队挺进国赛,总分位列全省高校第一,捧得大赛最高荣誉。我们有幸观摩了决赛现场,看到南航学子激动、兴奋的表情,看到他们纷纷给指导老师电话报喜,我们不禁生出了许多好奇,在创青春中,师生感情为何如此深厚?老师们为何会无私付出、悉心指导?学院及学校在创青春中到底有着怎样的坚持?带着这种疑问,我们走近了这些创业团队及在他们背后默默付出的老师们,专访了南航经管学院院长周德群,专访了多年来一直指导学生参与“创青春”赛事的部分教师代表:张卓、刘益平、徐强、胡正华、刘文龙、王涛,以及参赛的经管学生。
 
共话经管创业时光: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挑战杯真的很累,特别是在省赛的最后一个月内,老师经常陪着我们熬夜到一两点,时不时地就要通宵来研讨一个策划。”来自研二的桑晓鹏同学如是说,“虽然过程辛苦,但能够拥有这样一段时光,我的青春是完整的,值了。”“为了多一点时间给我们指导,好几次我看到徐强老师都是从走廊里奔跑过来的,当时我的眼眶就红了,忍了忍没掉下来。”来自大二的姚思航感动地说。
 
    十多年前,在接触“挑战杯”创业大赛(后改名“创青春”)之初,学生参赛作品的稚嫩,工作之外的繁重任务,着实给老师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张卓老师回忆道“学生们第一次参与创业赛事,总是从毫无头绪开始,我们的责任就是思维引导、方法支持,甚至是陪着同学们一遍遍修改,参与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不过2006年我们一举拿到了一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这是个突破,也是之后十余年的开端,跟清华学生同台竞争,南航的学生毫不逊色。”当被问到“十几年的坚持,难道不会厌倦吗?”的时候,刘益平老师笑着给出了这样的回答“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学生有所收获。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获得了全方位的提升,其中包括专业技能的巩固、创新意识的培养、思维模式的转变,这也是我希望创业大赛能够带给他们的。” 在无数次指导学生参加创青春的过程中,徐强老师坦言,他更看重的是比赛之外的师生情谊,“当毕业多年的学生返校时和我说起当年培训过程中我不经意间说过的话语,告诉我因为这些话他们得到了多大的鼓励,感动就会突然涌上来,往事仿佛历历在目,让我觉得能做一名老师,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通过言传身教去激励和感染学生,这样的满足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
 
    “不刻意追求结果,成功就是水到渠成。”张卓老师说支持自己坚守下来的还有作为教师的责任和喜悦“教师的本分是教书育人,这不只是局限课堂上,作为指导教师和一届届优秀的学生们一起学习和成长,感到自己也青春常在,在团队中培养出来的忘年交,真是做教师的一种‘福利’”十多年来,是教师的本性和对教育的热爱支撑着这只创青春导师团队,他们勇于攻坚克难,在一次次的挑战中完善项目与作品。王涛老师不无感慨的说“最开始孩子们还是异想天开的,对于创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是拍脑袋决定,比如银行借款,哪有那么容易就把钱贷给你呢?但是我们不怕失败,敢打敢拼,从细节入手,在一次次比赛中力求突破自我。”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一届届参赛团队克服困难,调整心态,完美发挥,从第五届到第九届均为南航捧得“挑战杯”。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春秋十二载,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师生共同奋战、共话创业的时光。
 
助推学生突破:不要把创新放在遥不可及的地方
 
    几位老师坦言,创青春带给学生的远远超过了比赛本身,参赛的过程是学会创业的过程,也是创新素质培养的过程。
 
    “创新的概念其实非常丰富,不仅包含科技新突破,创设新模式,开辟新市场,而且也包含有目的地系统性的改变。其实创新的本意就是变化和改变,这是人人需要做的,人人应该做的事情,不要觉得科技前沿的重大发明才是创新,创新不是阳春白雪”张卓老师是这么解释创新的。
 
    谈起指导创新创业赛事的心得,徐强老师一再强调,不要把创新放在一个遥不可及的位置,要真正让创新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徐老师本科专业是地质,大学毕业以后做了十年技术经济专业,1997年到南航做金融,这样的跨越之大连徐老师的老同学都感到不可思议。但是从采访中我们看到,徐强老师自己并不觉得这有多么困难“你要是当年也身处我这个位置,你也能做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一直在不断地积累,之后发生的一切更像是水到渠成。”在他看来,创新的基础是认真地投入,关键是要能突破自我知识体系和思维认知的禁锢。这些年来,经管很多老师都极其重视学生们课堂之外的学习,创新基金全力指导,自由探索倾心帮助,创业实体项目认真培育……
 
    徐强老师感慨地说道,“我见到太多通过科创项目成功的例子,但凡成功的都离不开积累。”曾任职华泰证券资产管理总部,现任兴业证券投资银行总部、业务董事、准保荐代表人的经管2010届毕业生殷晓颖,回忆说“特别感谢徐老师对我的严格要求,他特别重视知识的积累及创新。本科期间,在徐老师的督促下,为了完成毕业论文,我通读了100多篇金融类纯英文文献,尽管这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但是也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金融行业的前沿知识,当就业面试时,我能就金融行业的发展提出一些自己的创新思路与看法,这让我顺利拿到了华泰证券的offer,并顺利考取了CFA和CPA证书。”
 
    熟悉徐强老师的学生都知道,徐老师所要求的是把创新真正深入到学习的方方面面。在徐老师这里,没有所谓“老师规定的研究方向”的概念,学生需要发散思维,自主思考,提出自己想要研究创新的领域,像徐老师这样的教师,在经管还有很多,“这个过程毫无疑问是困难的”刘文龙老师常耐心指导学生“不要急功近利,做好积累是第一步,在原有的基础上,努力去做些改变,这就是创新,这一步你一旦走出去了,不管眼下如何,你一定会获益终身。”
 
    创新并非遥不可及,跳脱原有知识认知体系,超越自我,不负青春!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为社会输送大批的创新人才,那种满足感和自豪感,也正是教师这个职业的魅力所在。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发展也要勇于亮剑
 
    “这是一个鼓励创新的时代,对学生来讲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是对学院发展来说也是一样。”周德群院长说,“学院的核心使命是培养素质过硬、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精神的经济与管理人才,我们只有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做法,才能为学生搭建更好的平台,助力他们快速成长成才”。
 
    随着与老师们的交谈深入,我们也更加了解到老师们在专心教学外,对创新创业教育付出的努力与探索,内心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参加“创青春”赛事的研二学生陈静说“本科时我学的是材料,研究生读的是管理,感觉这种理工与管理的结合,会给我们实际创新创业中提供很多的灵感,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也会给自己带来更宽广的知识面”。不止学生们期许,老师们也在积极探索,胡正华老师就在教学模式改革上下了很多功夫,“我们希望将一门课程学习周期延长,学习深度加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希望搭建第一课堂的平台,让不同学科的学生在一起做课题,学科知识交叉融合,激发创新的思维”胡老师激动的说着未来的构想。
 
    在采访中,我们也不断的听到同学们提及经管学院创新创业基地,刘文龙老师坦言“除了创青春,学院搭建了很多赛事平台来激发学生创业能力,我们正在尝试一站式校企合作,希望通过实习实践挖掘项目,也培育了W&M咖啡吧创业角色体验区,我了解到,从12年至今经管学生先后自主开发了5款创业APP软件并上线运营,入住学生发展中心的创业项目也已经有8项”。此次参加“创青春”大赛的张国军同学,参与了去年的校企合作实习,他们成功完成了“四合一桌面神器”的项目,“在实习中,我们自主设计、研发、生产了‘ICE—CREAM’,最终获得消费者及合作企业的认可,这背后饱含着老师们亲自带队指导的辛苦,饱含着学院对实习实践的大力支持,我们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对创新创业理解也更加深刻,收获很大。”
 
    “好的平台,能让学生把在书本中所学到的知识实际运用出来,也可以成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张卓老师给我们展示,近年来,经管学院成立了EC创新工作室、创新梦工厂、研究生工作坊等,尽可能为经管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重视校友资源及企业资源的挖掘,不断进行深入的院企项目合作 ,“除了创青春,我们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挑战赛、在互联网+大赛、在‘学创杯’创业综合模拟赛等一系列赛事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刘益平老师也高兴的告诉我们“这两年,我们学院在教学模式上不断改革,从MOOC等新媒体教学的尝试,到探索和完善‘一体多翼’人才培养模式,从对创新基金专题立项,到专业学社纵向建设等,逐渐形成了跨年级、跨学科的融洽氛围”,听着老师们的侃侃而谈,一幅画卷逐渐展现在我们眼前:教学相长、师生从游,学科不断发展,师生共同奋进。
 

   砚湖微澜,垂柳婀娜,传承和发展的使命,任重而道远。“你眼前是黑的,什么都看不见,就需要我们去勇敢探索,大胆尝试,关键时刻亮剑”,经管的创新愿不泯,亮剑魂不灭,在采访的最后周德群院长向我们展望:“让创新成为经管人的一种习惯,让创新成为经管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创一流的愿景就一定能早日实现!”
 
    我们衷心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