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艺术学院张其凤教授书法作品鉴赏

发布时间:2016-06-23浏览次数:2207作者:南航报来源:艺术学院供图:责任编辑:审核:

字体:

张其凤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九届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外审专家,光明日报国学版评委,多次担任江苏省社科基金立项、江苏省紫金文艺评论奖评委,曾应邀担任浙江省社科奖评委,湖南省社科立项评委。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学中国书画专业负责人,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江苏省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齐鲁美术馆学术顾问。
      书法作品曾入展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第二、四届兰亭奖,中国书协主办的第六、九届国展,第八届中青展、首届行草书展、第二届草书展和第二届隶书展等十余次展览。
      出版有《刘墉研究丛稿》(1996年天津人民出版社)、《中国书法全集-刘墉卷》(2001年荣宝斋出版社)、《宋徽宗与文人画》(2008年荣宝斋出版社)、《刘墉家族与日照》(2013年山东人民出版社)、《清代诸城刘氏家族文化研究》(2013年中华书局)、《诸城刘氏家风》(2015年人民出版社)等十一部著作。
      另在《中国书法》《艺术百家》《美术观察》《中国书画》《孔子研究》《社会科学辑刊》《造型艺术研究》《文史研究》《美术与设计》《书法》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三十八篇。论文曾多次入选国际、国内书学大会并作大会发言。
      学术著作获省社科重大成果奖,另获省、市、厅、校级优秀社科成果一、二、三等奖项多次。


名家评论

     书法与人生与哲学与社会与大自然紧密相连,一个书法家如同其它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一样,如果没有灵魂上的深度,没有意志上超人的品质,没有深刻、敏锐的艺术感悟力,没有博大的心胸、没有强烈的使命感,不追求完美,就难以取得傲人的成就。其凤人很踏实、很刻苦,文史哲的修养日渐深厚,对书法创作有一种近乎于本能的敏锐,从他的书法中,我感悟到了其书法线条背后的深度,也感受到了其书法的高贵与尊严。对于这样一位书法家,我们有理由对他拥有更多的期待。
    (莫言/ 中国作协副主席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他用虔诚、膜拜之心面对传统,“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临帖不辍、读帖不止,从帖到碑,从精致渊雅的晋唐小楷到天马行空的大草狂草,无不涉猎、无不用功;然后又“用最大的力气打出来”,从古典到现代,从现代面向未来,并吸取其他学科、其他艺术的精神与方法,充分展示出当代书法的崭新形象和无穷魅力。
   (章剑华/ 江苏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

     他的书法艺术展示着两重性,一是内在传统文化的厚积,这出于他长期对书学画史的研究,出于他对古代碑帖站在传统文化立场上的解读,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形式至上”;二是其笔墨的表现性,这是当下书法创作时代的共性特征,同时也是传统文人“游于艺”的自然表现。在错落生姿的楷书、隶书中,在闲庭信步的行书中,在急风骤雨般的狂草中,充分展示出作者的艺术想象力和形式表现力,表现出作者的才情与激情,此“二情”正是作为一个学者型书家必须具有的品质。他的作品内在渊雅与外在形式表现的双重性,正是当代书法发展三十年后书家们经过反思后的审美选择。其凤的书风属于时代的主流并指向未来。 
      (李刚田/ 西泠印社副社长 原《中国书法》主编)

      张其凤是当代难得的创作、理论双擅的青年书家。他在理论上,既精擅考据,以研究刘墉著称;又能从容潇洒地在其理论文字中显示其阐释功夫,实属一种难得的理论上的综合。在创作上,他涉足诸体,可谓书法实践上的综合。他在所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又旁涉哲学、历史、书画鉴定,并在诗歌、散文上时有新作发表,可谓书外功上的一种综合。由此言之,他在书法上以其综合实力在同龄人中占有比较突出的位置,当不为过。
    (周俊杰/ 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河南书协副主席)

 


草书   孟浩然《万山潭作》   138cm*70cm2016年
 
 


小楷  韩愈《送孟东野序》  44cm*75cm  2013年
 
 
 

草书  解缙《题归云图》  70cm*68cm  2012年
 
 
 

行书  司空图《廿四诗品》之缜密  69cm*69cm  2014年
 
 
 

草书  唐诗二首 180cm*96cm  2013年 
 
 
 

 
 

 
草书   凝露    35cm*138cm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