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黑龙江大学:融创新创业教育于专业教学

发布时间:2015-12-04浏览次数:308作者:来源:供图:责任编辑:审核:

字体:

 

设立专门学分,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培养方案相融合

 

  将创新创业教育要求贯彻到教学各环节,包括全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及考核评价等,确立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专业总学分中设8个创新创业教育必修学分,其中课堂教学4学分、实践教学4学分,学生可通过修读创新创业课程、项目研究、发表论文、创新实验、发明专利、社会调研等18类途径获得“创新创业”学分,未修满8学分者不予毕业。
 
依托三个平台,将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
 
  依托专业课程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拓展专业视野。在专业必修课程上,基础类专业要求学生修读一门学科前沿课程、形成一份专业调研报告、提交一项创意;应用类专业要求学生修读一门创业管理课程、形成一份市场调研报告、提交一份创业计划书;在专业选修课程上,开设不同类别的课程模块,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创新教育和个性化发展有机结合。已开设此类课程3900余门次。
 
  依托通识课程平台,丰富学生就业创业知识,提高人文素养。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造学与创新思维训练等必修课程;开设技术进步与科学精神类、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类、哲学智慧与价值观念类等选修课程。已开设此类课程5000余门次。
 
  依托辅修课程平台,鼓励跨学科专业学习,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课程的综合优势,设立“专业+方向”的创新人才培养课程群,如新闻+经济、专业+俄语、哲学+管理、经济+法律等,引导学生在跨学科专业学习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搭建三个载体,将创新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教学相融合
 
  强化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结合学生专业学习进程,以基金项目、基地项目、实验室项目、委托项目等形式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组织专业教师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建立涉及全部专业的创新创业项目库;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和科研导师,进行立项研究。现已资助近4万名学生参加训练项目8200余项。
 
  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建设校级创业园,设立科技研发、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四大项目实践区,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服务,涌现出年销售额300余万元的金泰科技公司等380余个学生创业企业和团队;建设院级创新创业训练基地和技能培训基地83个;依托各专业实验室与央广传媒、中兴通讯、龙江网络等联合建立校企合作基地200多个。
 
  大力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建立校、省、国家、国际四级竞赛实训的管理与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各级各类竞赛;组织专业教师对参赛学生进行赛前培训、赛中指导与赛后总结,共有3200余人次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