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百年孤独》

来源:南航报作者:刘家睿供图:时间:2015-12-01浏览:1031

   


 

      “若干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的开篇这样写道。布恩地亚上校的记忆犹如一滴墨水坠落在宣纸上,无法停止地渲染开来。

       恰如《百年孤独》这个题目给人的感觉一样,开篇这段话,马尔克斯将时间和空间拉长延展,给读者以脱离现实世界的魔幻般的感受。

       家族中的第一人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人被蚂蚁吃掉。 该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布恩地亚家族呢?漫长的几代人之中,有手艺灵巧的、有求知旺盛的、有聪明机灵的、有勇敢坚强的、有吃苦耐劳的、有光彩照人的……他们有坚毅的眼光,不轻易言败的性格,无论是旅途劳顿的南征北战,还是通宵达旦的欢娱,他们都可以用他们特有的魅力吸引体态美丽、性格丰满的女性。我无法看出这个家族有什么弱点,但他们最终也不过才经历了短短百余年……

       一部《百年孤独》是一本人类心灵孤独的苦难史。小说其实一直在交错两个主题:孤独和宿命。一方面,以乌苏娜为代表的几个长寿的女人,代表一种神秘力量,一种历史的见证,一种家族的延续;另一方面,以第三代阿卡迪奥为对称,第四代的孪生兄弟简直就是第二代的兄弟俩的翻版,这象征着一种命运的轮回,一种注定无法改变的轮回。

       而这种烙自家族徽记和生理本能的内驱力还鲜明地表现在这个家族人之间的乱伦冲动与伦理规范的禁忌之间造成的紧张关系。即使是看上去最高尚、最理性的奥雷连诺上校,也在数十年颠沛流离的战争生涯里留下17个私生子;而第四代奥雷连诺第二更是将这种情欲发泄到极至。

       到了最后,这种盲目的本能冲动到第五代阿玛兰塔•乌苏娜和第六代小奥雷连诺身上彻底地无阻挡地爆发出来,这种被压抑了几代的乱伦冲动如决堤的洪水淹没了家族的一切。马尔克斯自己在解释这部作品的人物的孤独性时,曾认为“布恩蒂亚整个家族都不懂得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作者的观点是无可置疑的。

       然而,小说的一切悲惨结局皆源于马孔多居民的落后、愚昧。他们不是面向过去,追怀昔日的宁静与淡泊,就是关在小屋里,沉湎于毫无意义的“制小金鱼”“织裹尸布”“修破门窗”“洗澡”等等。因此,他们只能等待着“猪尾巴”的重现。

       看似荒诞的一个家族,其实正折射出了拉丁美洲的历史。这一个家族的孤独与苦难也正是拉丁美洲人民的病苦与血泪。拉丁美洲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历史悠久的古代神话,原始古朴的印第安习俗,混杂的种族和宗教,偏僻落后的乡村生活,现代时髦的都市文明,激烈动荡的政局,所有这些因素都奇妙地混合在一起,梦幻的历史与神奇的现实巧妙地融为一体。而正是这种神奇的不可信的现实,让拉丁美洲处于独孤的氛围之中。

       面对这样的作品,当你没有能力读它的时候,千万不要试图去读懂。不要逼自己去面对那些看似纷乱的情节,不要强迫自己搞清楚那一代又一代的人物关系,不要翻来覆去的理清某些相似的名字、不同的人物。这些屏障存在于那里,已经说明你无须去读它,起码是当下,无须去读。当你真正了解那一段历史,你会发现《百年孤独》是一本透过哈哈镜折射的南美洲史诗,他所揭出的不是单纯的生活,而是表层下面一些更深刻的东西,不被理解的人,无法联合的力量。这种孤僻贯穿了这本书。

       正如书中最后所说,“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出现第二次了。”这正是作者对自己的出生地的希望或者说是绝望。

       对梦想与光荣的向往,对独立与自由的憧憬,现实中追求和希望超越于形式的虚幻,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最终找到了完美无缺的结合点。

       读《百年孤独》,只有一个感觉:但愿长醉不愿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