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石头城的柔软记忆——绒花

发布时间:2014-08-17浏览次数:77作者:来源:供图:责任编辑:审核:

字体:

    这是一座有着丰厚记忆的城市,寻找是如此必要,而我们相信乡土是孕育淳美记忆的温床,于是,在一个古巷的深处,我们遇见了她――绒花。


    只是随意一瞥,便再也不能转睛――无论是美妙绝伦的凤冠还是精巧细腻的头簪,都于雍容华贵中又带着几分活泼灵气,就像这散发着魅力的古老城市,静默沉淀着却又时时迸发蓬勃生气。


     老艺人正专注地忙着手中的活儿,看到我们进来只是淡淡的一笑,他正在制作一幅篆书作品,古老的汉字在黝黑的绒条的展示下似乎跃动起来。我暗暗惊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老艺人名叫赵树宪,现在是南京绒花手工艺的唯一继承人。十几岁的时候他就师从老艺人周家凤,学习了绒花制作的全过程。四十余载,他一直守护着这项手工艺,并把它演绎得淋漓尽致。从曾经“花市大街”上的香饽饽到如今尘封在幽深老巷中的濒危文化遗产,绒花的兴衰牵系着这位老艺人的每一跟神经。如今绒花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很多人甚至不知道绒花;而由于现代社会人们更加重视就业和经济效益,一般手艺人生存状况窘迫,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更成了严重的问题。所幸的是这项手工艺已经被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熙故居又专为其设立了工作室,保护绒花手工艺的行动正在进行着。


     在与赵树宪老先生的攀谈中,我们了解到绒花起源于唐代,最初作为宫花进贡皇室,在清末明初流入民间。民间艺人用蚕丝的下脚料和很细的铜丝制成绒条,通过丰富的想像拼接成各种图案。绒花一般在“三节一事”时佩戴,所以又称为喜花,她的种类有很多,除了凤冠和簪花之类,还有脚花,胸花,帽花,罩花和喜剧花,后来还发展出虫鱼鸟兽,盆景建筑等艺术品。绒花的题材更是丰富多样,从具有美好祝愿的各种“如意花”,到象征民间祥瑞的龙凤形象,再到具有节日特色的意象花,绒花包罗了精深的中华文化。


     对我们的提问,赵老先生很有耐心地讲解着,“这是一个全福头簪,佩戴的人说明她是个全福老太太,全福还懂啊?就是那种父母健全,丈夫也在,下有儿女的人;这个是寿桃头簪,寓意长寿;这个鱼是鲤鱼跳龙门的意思,一般是未出嫁的姑娘戴的,希望她们找个好婆家……”从老先生详细的解释里,我们看到了这位老先生对绒花手工艺深深的爱。

 

    说话间,老先生正在修剪绒条,他左手旋转着绒条,右手剪刀麻利地开合着。老先生告诉我们,这个叫打尖。“打尖的时候脑子里就应该有绒花的成品形状。”而在这之前还有一长串复杂的工序,从拣丝到勾条,再到传粘,无不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所以,从事这一行业需要很大的耐心和很专注的投入,也正因为这一要求,老先生至今没找到合适的徒弟。说到这里,老先生不禁流露出深深的失落。

    谈起我们的社会实践,老先生颇有己见,“现在你们大学生担不起传承这个历史重任,也没必要让自己背负这么大的压力,你们可以做的是去了解并接受这个东西,这样知道、喜欢它的人多了,就自然传承下来了。”也确实是这样,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重要的在于人们价值观上的认同,在现代社会,人们如果保持对传统手工艺的喜爱,对手艺人慢生活的赞赏,自然会有更多的人主动流向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