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求知全凭“一根筋”

发布时间:2008-12-15浏览次数:104作者: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供图:责任编辑:审核:

字体:

   他,是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众多学生钦佩不已的一位优秀教师;他,以与众不同的气质吸引着莘莘学子;他,将自己的学识与人格魅力酿成甘霖,洒向无数求知若渴的心。他就是南航的一位年轻而出色的教授——徐江。

  学知:拼命三郎

  实在无法想象眼前这位文质彬彬、谈吐风趣的学者会有这样一个称号——“拼命三郎”,可听完了徐教授的求学以及科研经历之后,却发现这个称号舍他其谁?

  从学生时代直到今天,一路走来,徐教授用在休息上的时间十分有限,一年到头,常常只有短短的数天。他绝大部分时间与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与科研上。

  读博士的时候,为了解决课题中遇到的困难,早已经疲惫不堪的徐教授连续几个星期都辗转难眠。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他以博士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数目最多而被评为北京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

  徐教授从事的是纳米晶材料性能研究,刚到南航时,他所研究的课题尚未立项,没有经费,由于课题属世界前沿,能否实现预期设想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但徐教授克服重重困难、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他明白自己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在无任何东西借鉴的情况下对未知问题进行探索,就好像在沙漠中寻找出路一样。他看了上百篇文献,才有了初步认识;再次遇到困难时,以同样的方法寻找突破口,如此循环往复,获得突破性进展,论文发表在《中国科学》、《Scripta Materialia》等国内外权威刊物上。经过多年的研究,他取得了斐然的成绩。近年来,他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达30余篇,研究课题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3项省部级项目的资助。

  对于这样的成绩,徐教授说:“我从来没有满足于自己获得的成功,只觉得过去的一切是我人生的经验和财富,它只会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目标。”

  教学:身教重于言教

  在科研上出色的徐教授牢记自己的使命——教书育人,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在指导学生的时候,徐教授身教与言教相结合。他总是向学生讲述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和人生体验,也讲述着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欢笑与泪水。非常有意思的是,他不仅给他的研究生布置作业,每天也给自己布置作业,因为他明白如果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就应该与学生同时学习、同时奋斗、同时进步;他坚持不懈地向每位学生传递着“钉子”的精神,也用自己在科研上的勤奋、拼搏告诉学生何谓“一根筋”的精神。

  无论是言教,还是身教,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从细节着手。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徐教授会鼓励他们花时间看一些专业的文献、初步熟悉一些材料研究的方法;对从专业排名98位进步到50位的学生,徐教授会告诉他要再向前进48名;对自己所指导的研究生,徐教授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交流,了解课题的进展情况等等。正因为如此,本科生选课的时候,大部分都会选修他开设的课程,徐教授用事实诠释了自己特有的“育人经”。

  作为一位优秀的团学导师,徐教授说:“现在的社会比较浮躁,而同学遇到困难时,往往会选择放弃,所以我只能尽我的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安安静静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可以更好地‘修炼自己的内功’, 同时培养他们的好胜心,鼓励他们不怕吃苦、乐于追求。”

  生活:做好自己

  “谈自己知道的,做好自己”,这是徐教授的处事原则。他用一个很专业的名称——“材料上组织的遗传性”来形容自己的处事方式。无论做什么都要严谨、要尊重事实,不为世俗观念左右,将生活亦看作科研一般。

  作为一位为了科研不惜牺牲大量休息时间的工作者,作为一位偶尔唱唱歌来使自己放松的老师,作为一位在校车上仍然抓紧时间思考问题的学者,徐教授说,如果南航要想更上一层楼赶超其他高校的话,就需要更加重视提高学术水平,重视与提高弱势学科的发展,只有全面发展,才会突破“木桶理论”效应的瓶颈;只有通过制订相关政策提高年轻教师的归属感,让他们扎根于南航,才能使学校拥有美好的未来。

  徐教授就是这样一个自信却不浮华的老师,一个可以坦然说出自己很喜欢知识分子的“穷酸味”、并认为知识分子中最宝贵的莫过于具有独立意识的学者,一个敢于担负自己身为一个学者应该担负的责任的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就是徐江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