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仁教授:一分辛苦一分才

发布时间:2007-10-09浏览次数:388作者: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供图:责任编辑:审核:

字体:

 

    王友仁教授,198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1996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在电路系统和自动测试领域造诣颇高。丰富的学术知识背景加上扎实的理论功底,使得王教授在仿生硬件、嵌入式测控系统、机载设备智能测试与故障诊断的研究中成果丰硕。迄今,王友仁已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编写出版教材4部。他所研究的仿生硬件与测控系统芯片级自修复技术开拓了新兴学科发展方向,他组建领导了一支以青年教师为骨干的研究团队,及时跟踪国际学术前沿,探索仿生硬件新机制、新技术与新方法,已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团队在国内同行中有较高的知名度。他还开展了飞行器机载电子电气设备智能测试诊断技术研究,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模式识别技术、智能算法等用于机载设备的智能测试与故障预报。近5年来,以王教授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先后承担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航空科学基金、1项南航科研创新基金等课题10余项。


    王友仁目前承担着4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2项,部(省)级1项。他除了忙于科研工作,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要完成。最多的时候,他曾经一年承担了8门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任务。他是如何平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多付出一点,少休息一点”,这就是王友仁给的答案。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背后蕴涵着多少艰辛。王友仁放弃了大部分的寒暑假、双休日休息时间。正是这样的付出,才使他不仅在科研工作而且在教学工作中也取得了累累硕果。自2000年以来,他先后获得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等。他还承担建设了电子技术类国家级与校级精品课程。为了跟踪自动化领域高新技术的最新发展,把科研成果及时引入研究生教学中,围绕研究生高新技术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王友仁组织建设了研究生自动化领域开放性实验教学基地,建成了由3个开放性实验室组成的创新性实验教学基地和实验教学中心,结合自行设计、研制、开发的高新技术实验设备,组建了14个实验平台,形成了14个实验群,满足了全校每年近一千余名工科研究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


    王友仁采取团队管理的方法培养学生,他根据不同课题的特点,把年轻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分成若干课题研究小组,年轻教师、博士生带硕士生,高年级的带低年级的,各课题小组内部定期有技术讨论会。“我只要把握课题方向就行了,我只不过是个探路人。”王友仁谦逊地说。其实他一直都很关注每个小组的课题进展,给他们答疑解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给他们指引道路,他用心良苦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独立的科研工作能力和良好的科研习惯。


    王友仁治学严谨是众所周知的,对于学生提交上来的每一篇论文,他都会反复审核修改好几遍,在论文中每一处不满意的地方都批注上修改意见和建议,一篇论文改个三四稿那是常有的事。他一贯注重论文的质量,强调研究工作要有自己的新思路,论文要有创新。王友仁的办公室和学生的实验室是连在一起的,他说这样便于交流。他喜欢和学生在一起,经常和学生聊天,关心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成长。在聊天的时候,他会留意每个学生对科研的兴趣,这样便于安排每位同学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他也很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经常鼓励督促他们锻炼身体。实验室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学生都会来找他,资金转帐,购置设备等等,他笑称自己就是保姆,后勤工作人员。


    王友仁教授吃苦耐劳,在自己所从事的科研和教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分辛苦一分才”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莘莘学子的期望。

背景资料:
    王友仁,男,1963年生,江苏溧阳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名师。1980年考入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1987年取得该校硕士学位,1996年取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电力电子技术学科博士学位。1987年4月以来,一直在我校从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