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细”之处写辉煌

发布时间:2007-09-21浏览次数:93作者: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供图:责任编辑:审核:

字体: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是说差错虽很微小,但结果会造成极大的错误,意在警醒人们要注重细节,处事要谨小慎微、治学要严谨。而对于一位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精益求精的学者来说,在“微细”之处,却可以做大文章、有大作为。我校纳米科学研究所所长郭万林教授就是在比“毫厘”还要“微细”的“纳米”世界,打开了科学研究的广阔天地,用智慧和汗水浇灌事业之树,收获了令人艳羡的累累硕果。
  

 

从“庞然”大飞机转攻“微细”纳米
    工程力学专业出身的郭万林,一直从事飞机结构强度方面的研究,希望跨越从实验室材料性能到飞机结构强度的巨壑。近20年的不懈磨砺与艰辛付出后,他收获颇丰。其间,他的研究成果之一“三维破坏理论”在国际上获得认可,被称为“郭因子”理论;多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飞机型号工程课题等大型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由于科研成就突出,荣获1996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999年,教育部授予其工程力学岗“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对他近20年的飞机结构强度领域较为成熟的研究再次给予肯定,但对于在科研征途上永不满足的学者来说,这只是又一次起步,他要向新的科学高地进发。2000年,他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身份来到南航。


    新世纪伊始,纳米科学发展势不可挡。和我校一批教授、领导一样,有着敏锐洞察力的郭万林对纳米研究的前景也非常看好,从对人类产生的影响与研究的意义来看,他认准“微细”纳米的研究与“庞然”大飞机的研究同样重要。在学校领导的英明决策和大力支持下,我校于2001年成立了纳米科学研究所,由郭万林担任研究所所长。


    郭万林把学校领导的信任与厚望,化成了转攻纳米科学这一全新领域的动力,在将原有研究成果继续推广应用到具体飞机型号的同时,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纳米科学的研究上。他带领研究所同仁从理论研究起步,无所畏惧地踏上了“微细”纳米的研究道路,开始了艰辛的求索。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机械三维破坏理论”为“歼十”的成功研制立过大功。这一理论为“歼十”从选材、设计、制造到全机实验提供了可靠的理论计算基础,受到型号总师办的高度评价。


 8年续写华彩篇章
    身为纳米研究所所长的郭万林带领他的科研团队,自加压力、刻苦攻关,在纳米科学领域,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到2006年,郭万林领衔纳米科学研究所团队获得7项国家专利;文章不断发表在高级别期刊上,仅2006年,纳米所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收录22篇、EI收录18篇)。2007成果更加显著。这个由优秀的青年科学家率领的团队在国内外越来越受人瞩目,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在纳米科学研究的新领域,靠突出的创新能力和成果已经赢得了江苏省科技项目前期预研计划、六大人才高峰计划基金、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纳米重大计划项目课题等省部级和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计划的支持,更为可贵的是,以郭万林为学术带头人的“纳尺度物理力学”团队2005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标志着我校优秀团队的新突破。他本人也获得香港政府Croucher基金、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今年暑假,作为6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和教育专家代表之一的郭万林,荣幸地受党中央、国务院之邀到北戴河休假……这些无不饱含着党和政府对他的深切关怀与充分肯定。


    在个人事业辉煌的同时,郭万林和他的科研团队也为南航书写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在全国开设纳米力学研究生课程;第一个设立纳米力学博士、硕士学科点;世界物理学最权威的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美国化学学会会刊J.Am.Chem.Soc上、Nano letters上第一次出现了南航的名字;诞生了第一个教育部创新团队……也正因为这样一支科研团队出色的科研成就,我校的纳米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短短6年的时间里,经历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巨变;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成绩面前,郭教授从不满足,一如既往地带领纳米科学研究所不断攀登学术研究的新高峰。


 成功背后的艰辛付出
    在纳米的细微间穷究不已的郭万林干出了名堂,干出了名声。当他及其研究生的论文频频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高级别的国际学术期刊上时,郭万林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两个名字越来越被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所关注。他们在为郭万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惊叹的同时,也对如此前沿而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竟然是在南航完成的感到惊讶甚至怀疑。不解是暂时的,解释是徒劳的。郭万林用自己真真切切的行动诠释着成功。


    自2000年以来,郭万林的日历上几乎没有节假日。他每天早上7:30准时到办公室,中午从不午休,晚上12点后才能休息。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对他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他像个不停打转的陀螺,在未知的领域不知疲惫地追寻着、探索着、发现着。为了节约时间,他经常在办公室吃盒饭。郭万林绝不是“苦行僧”,他其实有很多兴趣爱好,喜欢阅读、爬山、游泳、欣赏古典音乐……但他几乎把全部的时间投入到纳米科学研究所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上。当被问及为何如此拼命时,他总是这样回答:“我努力些,纳米科学所的发展就会快些,学生的前途就会好些。”


    为更深入地进行纳米科学研究,郭万林不仅广泛涉猎与之相关的生物、物理、化学、信息学等海量知识,还广交自然科学界各个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朋友。几年来,他和他的学生15次被邀请在纳米科学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并到国内外很多著名学府和研究机构做学术报告。高层次的交流不仅使他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也使他的科研视野更为开阔,纳米科学研究所的发展也愈发清晰明朗。


    勤勉笃实的郭万林一直辛勤耕耘在科研一线,乐此不疲。面对当前国内学术界浮躁的现象,郭万林静心以处,潜心于纳米科学所更长远的事业之中。他经常劝勉跟着自己艰辛向学的学生们“我们的事业没有终点,长跑途中不该期冀掌声和鲜花,有加油声就够了”。


  从教授到科学家
    “让学生由学子蜕变成学者,自己就要由一名普通教授蜕变成一位真正的科学家”,是郭万林对自己、对学生在为学方面境界的追求。爱生如子的他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国际认可的学者,以期学生得到国际著名院所和同行教授的赏识与栽培。他自己也处处以一个科学家的素养严格要求自己,把科研的方向定位于国际前沿。在他看来,科学家要有独特的科研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同时,只有对人类最前沿的科学有深入的认识,才能高瞻远瞩,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并在国际上形成影响。为此,郭万林花很多时间阅读刊载国际上高影响力论文的各类期刊和文献资料,每周雷打不动地组织学术研讨。苏洵说过“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也许淡泊致学、宁静致远的郭万林,正是在淡泊与宁静之中找到了科研的灵感。


    郭万林常常教导学生说“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情的人生就是成功的!”“做科学,就要有‘甘坐冷板凳’的心理准备。”谁能想象,他所带的一名博士生,在他的指导下,已经潜心研习了6年,干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今年才投出他的第一篇论文,而且是向最高影响力的国际刊物冲击。在导师严谨治学、忘我的科研精神、心无旁骛的科研境界的耳濡目染下,这位学生没有任何怨言,因为他深知严师慈父的郭老师对他寄予了厚望,从导师身上秉承的科研精神将是他一生的宝贵财富。厚积薄发,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阐解。


    在纳尺度研究的科学道路上,虽然充满挑战和竞争,但郭万林从未动摇,因为他的学生以及纳米研究所的同事和他一道始终怀抱理想与信念,上下求索。在纳米研究的国际舞台上,有自己的声音,有南航的声音,使自己的研究成果让人类受益,这是他前行的动力和追求,反映出一位真正的科学家宽广的胸襟和崇高的科研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