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岩:注重科学品位的力学专家

发布时间:2007-05-30浏览次数:361作者:admin来源:未知供图:责任编辑:审核:

字体:

 

     胡海岩,1956年10月出生于上海。1982年1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原山东工业大学)力学专业,又以总分第一名考取该校固体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程德林教授指导下研究机械振动。1985年3月起,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从著名力学家张阿舟教授,研究结构动力学,1988年5月获工学博士。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振动工程研究所所长、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等23项研究,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45篇,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81篇。其论文被SCI收录43篇,EI收录63篇,被他人引用670余次。

   或许是因为经历过南北不同优秀文化的熏陶,胡海岩的气质中同时兼具齐鲁儿女的质朴和江南名士的儒雅,眼神里流露出科学家的睿智、敏锐和学者的从容、淡定。

   博士生们对胡海岩的教诲念念不忘:“做一名科学工作者,要具备优雅的科学品位,国际化的研究视野和审慎的批判精神”。胡海岩认为,科学品位反映着价值取向、学术追求,对于一个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他积个人成长经历和多年治学之经验而得。

   扎实的理论功底是科学品位的基础。胡海岩非常感激母校山东大学(原山东工业大学)重视基础理论、治学严谨的学风。80年代初,跟随程德林教授攻读硕士时,他的数学入学成绩是全校第一名,数学课本可以免修的。导师却叫他先不要急于学习力学,而是去修数学专业四年级的课程;一年之后程先生又引导他读冯?卡门著的《工程数学》,注意将工程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胡海岩深明导师的一片苦心,教学计划之外,又自修了张量分析、微分几何、非线性弹性理论、连续统物理等课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一个较高的起点。对待自己的学生,胡海岩同样从基础抓起。博士生王立峰、孙伟说,胡老师要求严格是出名的,尤其是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英语水平、实验能力。每次的作业,不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经胡老师逐字逐句细细修改,往往密密麻麻成了一片红。

   浓厚的学术兴趣是科学品位的前提。选择有科学意义的问题吸引学生,通过理论的求索、追根寻源的探究解决问题,是胡海岩与导师一脉相承的治学方法。程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越是好学生,越需要精心培养。只有帮他选择难度适中的题目,才能既使他得到成长,又能够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胡海岩当年的硕士论文课题“用群论方法解决水轮机振动问题”所涉及的研究方向,今天已形成一个分支学科,吸引着很多学者不断探索。胡海岩指导博士生王在华研究的时滞系统的动力学与控制,国内力学界鲜有人触及。立足前沿,使王在华从科研的意义和价值中感觉到一股巨大的吸引力,激发起强烈的主观能动性。随着研究的深入,王在华提出一种简洁而又系统的研究方法,被学者们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称之为“先驱性工作”。王在华说,导师帮自己选择的研究方向,“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独辟蹊径、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逐渐成为胡海岩的思维方式。1990年,他根据参与武装直升机导弹稳瞄系统隔振设计的体会,抽象出分段光滑机械系统动力学这一研究命题。深入研究了系统运动与弹性约束擦边碰撞引起的失稳和局部分叉,建立了混沌运动的分段控制策略。其系列论文发表在许多著名国际学术期刊上,被美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瑞典和我国著名学者引用370余次,被著名机械振动专家闻邦椿院士编著的《非线性振动理论中的解析方法及工程应用》一书连续5页摘录。其技术成果被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导弹机惯导平台的振动控制。该成果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996年起,胡海岩领导的研究小组针对振动主动控制中普遍存在的时滞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在诸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方法,并用于柔性结构振动控制、主动拉索和车辆主动底盘等典型工程问题的动力学分析。2002年,他完成了该研究的总结性专著《Dynamics of Controlled Mechanical Systems with Delayed Feedback》,由国际著名的Springer-Verlag出版。这是我国学者在Springer-Verlag出版的第一部机械动力学专著。该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优雅的科学品位,是胡海岩始终不渝的追求。他的学生们牢牢记得老师的教诲,正像胡海岩永远忘不了程先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