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歼十飞机工程”的部分南航校友介绍

发布时间:2007-05-08浏览次数:555作者: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供图:责任编辑:审核:

字体:

 

   在前不久召开的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歼十飞机工程”被授予中国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让南航人感到格外荣耀的是,在“歼十飞机工程”功臣榜中,有一大批是南航校友。比如: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师许德、副总经理郑闻、原董事长兼总经理杨树华、原试飞站副站长吴学龙等。现将部分参与“歼十工程”的校友的情况简介如下:


李文正
  1946年8月生,中国共产党党员。1968年12月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与制造专业,1970年至今在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历任设计员、专业组副组长、研究室副主任、代主任、科技处(部)长、副所长兼第一副总师、所长、党委书记(兼),现任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科技委主任,自然科学研究员。


  他在航空科研战线上辛勤耕耘、锐意进取,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并多次立功受奖。获得的主要奖项有: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三等奖1项;航空部级科技成果奖8项;国防科工委一等功2次;航空部级立功4次和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四川省先进工作者;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专家、航空工业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李中华
  试飞英雄,南航279级学生。1961年9月出生,1983年7月入伍,1984年5月入党。入伍23年、从事试飞工作18年来,先后驾驶和试飞过歼击机、歼击轰炸机和运输机等3个机种26个机型,安全飞行2250小时,成功处置过15次空中险情,5次空中重大险情。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6次;国家航空工业部门先后给他记一等功4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6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二等奖各1次。2006年3月25日,他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


  结合飞行实践,多年来,李中华在《飞行力学》、《航空杂志》、《飞行试验》、《航空知识》等刊物上发表文章19篇,多次获《航空杂志》好文章奖,并在2000年飞行力学年会上获奖。


  主要文章有:《过失速机动及其应用》、《苏-27飞机的眼镜蛇机动》、《歼七飞机失速尾旋特性》、《教八飞机失速尾旋特性初探》、《歼七飞机小速度特技动作》、《歼-X飞机大迎角特性》、《颤振与歼-X飞机颤振试飞》、《飞行员诱发振荡与飞行安全》等。


  此外,他还编写了《试飞员科研试飞训练大纲》、协助空军某研究所完成了《现代战斗机座舱信息显示评估》等资料。

 

吴学龙
  1942年10月生,安徽全椒石沛人。1968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198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试飞站副站长。1988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评为研究员级高工。历任飞行试验室副主任、试飞站副站长。


  参加、主持几个机型、几十个科研试验试飞项目,1000多个起落,负责编制某型机国家鉴定试飞大纲、试飞报告及试飞过程中的大量技术协调工作。有多篇论文、报告在部级刊物发表,并在学术会议上交流。多年来,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次,获部级金、银牌共5枚。2006年获“歼十飞机工程”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苗冰
  1963年4月生,中共党员,自然科学研究员,1987年4月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专业,现任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


  苗冰先后从事飞机翼面结构设计、复合材料设计、结构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参加了“歼十飞机”、“歼十双座机”、“枭龙飞机”等型号研制以及科工委多项重大预研课题研究。在“歼十”工作中主持和参加了多项有关结构强度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攻关;主持完成了“歼十双座机”的结构强度设计,解决了起落架结构及成品通用性、油箱使用维护问题等多个重大技术问题。2006年获“歼十飞机工程”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苗冰先后荣获部级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部级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获得“航空系统做出突出成绩的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中国一航航空报国突出贡献奖和“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是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赵培林
  1962年9月生,中共党员,自然科学研究员。1983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专业,现任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液压、环控及救生系统研究室主任、党支部书记。


  赵培林一直从事飞机座舱盖系统、弹射救生系统设计,近年来,又从事飞机机载制氧系统的设计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歼十”系列飞机整体圆弧风挡、大型水泡式活动舱盖、机载制氧系统、微爆索穿盖弹射救生系统的设计、研究,其试验、试飞工作都是国内首创。参加编制飞机座舱盖系统主要国军标和航标4项,承担过多项部级重点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工作,取得多项科研成果。特别是主持进行的机载分子筛制氧系统的研制成功,首次实现了我国战斗机无限长航时飞行。2006年获“歼十飞机工程”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在多年的设计研究工作中,赵培林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国防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省QC成果优秀奖1项;在飞机型号设计和预研课题中荣立航空部级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荣获中国一航航空报国优秀奖。

 


蒲小勃
  1955年12月生,中共党员,自然科学研究员,198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航自动控制专业,现任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


  蒲小勃是我国航空电子领域的国家级专家,主要从事军用飞机航空电子系统及武器专业的项目研发、专业发展的技术管理和设计质量管理。为“歼十飞机”、“歼十双座机”、“枭龙飞机”、训练模拟器、综合自动测试设备研制等做出了突出贡献。2006年获“歼十飞机工程”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在工作实践中,蒲小勃荣获“歼十飞机”设计定型部一等功,“歼十双座机”首飞部二等功,“枭龙飞机”首飞部三等功,其关于航电系统方面的论文先后荣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三等奖、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二等奖。同时因其在航电系统的卓越贡献,被《中国航空报》评为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同年获《国际航空》杂志评选的“首届月桂奖的技术先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