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往昔的坚持就没有今日的成就

发布时间:2007-04-02浏览次数:152作者: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供图:责任编辑:审核:

字体:

 

  1985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本科毕业至今,在学习深造和科学研究方面,王晓雷教授一直没有放慢执著的脚步。在中国矿业大学工作的10多年里,他肩挑教学、科研两副重担。在研究团队里,他能吃苦、肯钻研,先后参与了多项省部级的课题研究,作为主要参与研究人员,获得过“国家发明三等奖”、“能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煤炭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研成果。一次次辛苦付出换来的是他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为了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在紧张的教学、科研之余,他还在职攻读起摩擦学领域的硕士学位。1997年10月,获得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资助的他,来到日本东北大学留学攻读博士学位,继续从事摩擦学研究。

  日本东北大学是一所以治学严谨而著称的高等学府。在那里,拿到博士学位的平均年限是4年半左右。凭着一股拼劲儿,王晓雷只用了3年时间就拿下了博士学位。在读博士学位期间,他每天用在学习和工作上的时间至少12小时,有时一干就是一个通宵。在随后的2年时间里,由于成绩突出,他被留在日本东北大学加藤研究室,一方面继续完善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的工作,一方面协助教授指导学生,管理研究室的日常工作。对于说得一口流利的日语,又有日本博士学位的他来说,在日本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甚至举家定居在日本也不是什么难事。但他没有就此驻留,而是毅然辞去令许多中国留学生羡慕的教官职位,于2003年4月,前往经济发达、走在当今科技发展前沿的美国,在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以“客座研究员”的身份,继续从事摩擦学的研究工作。

  如果仅仅考虑收入与生活待遇,他是不会去美国的。在日本,他的薪水除去一家子的生活开销还绰绰有余,而在美国,常常是入不敷出,家庭经济是“负增长”。他没有为当初去美国而懊悔,毕竟他是奔着了解最新的研究方向去的。在注重系统性研究的日本,王晓雷教授学到了系统性研究的思想与方法;而注重研究的“新”、“快”的美国,使他在准确捕捉新的研究方向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结束了2年的留美生活后,他踌躇满志地踏上了回国的路,心中勾勒着对未来事业发展的美好蓝图。2005年7月,和“机械”打了20年交道,有着8年留学经历的他,受聘到南航机电学院工作。来南航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成功地申请到了教育部留学人员回国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63计划项目。在外人看来,成功总是青睐于他,他是幸运的宠儿。“十年磨一剑”,只有他自己清楚,这是他20多年里艰辛求索与积淀给他的回报。回望大学毕业至今的20多年,他深有感触地说:“在我的大学同学中,我不算优秀,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全靠在科研方面的执著如初、始终如一”。王晓雷的厚积薄发,还远不止这些。他已经发表科研论文近50篇,有多篇论文被SCI检索,被引次数有40次之多。

  王晓雷教授目前所做的研究工作是利用人工表面形貌的设计和制造来改善表面摩擦性能,降低磨损以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消耗,节约成本。他没有仅仅满足于当前这一国际前沿的研究,对未来,他有更美好的憧憬:他希望把自己的研究拓宽至空间和宇航领域,使自己的研究更贴近我校的“航空、航天、民航”特色,以南航人特有的方式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领略了美国、日本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王晓雷教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与人相处,他学会了理解、宽容;懂得了只有努力工作、具备实力,才能赢得尊重;在科研团队里,他以“吃亏是福”,警醒自己发扬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他兴趣广泛,喜欢乒乓球、网球、游泳等体育运动,还喜欢和家人一起旅游。在国外的8年里,他始终把妻、儿带在身边。对此,他有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家庭是生活的一部分,和家人在一起,在精神上能给自己一些支持,对工作也有促进作用,享受天伦之乐,这本身就是一种工作之余的放松与调剂。”他一手擎着事业,一手撑着家庭,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在科学的海洋里徜徉,在事业的追求中执著,在丰富的生活中享受着人生的乐趣。

  背景资料:王晓雷,1985年上海交通大学毕业,1989年获中国矿业大学矿山机械硕士学位,2001年获日本东北大学机械电子工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国矿业大学、日本东北大学和美国国家标准及技术研究院(NIST)从事多年摩擦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主要从事摩擦副表面微纳米织构及其减摩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