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知:集科学与艺术专长于一身的校友

发布时间:2007-03-22浏览次数:914作者:王新来源:未知供图:责任编辑:审核:

字体:

 

    李力知同志离开南航母校41年了,他说无时无刻都在想念母校。


  1990年在母校的关怀下,他在南京鼓楼办了一次画展,人们记忆犹新。16年后的今天,应母校艺术学院的邀请,他又在我校将军路校区艺术展厅,举办了画展并进行了讲学。他的讲座受到师生一致赞赏,尤其受到艺术学院师生的青睐。


(一)
  李力知,四川成都市人,1965年毕业,供职于成才航空仪表公司(原成都航校)。从1975年到2002年退休,在成都飞机设计所从事研究设计工作,研究课题是飞行大气数据测试和修正。近30年间,他参与了几个国家重点飞机机种的设计。在跨大气、空气动力学、传感测试技术、飞行器设计等门类、学科的边缘科学上,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研究,从数学物理方程的建立、理论的完善、工程设计以及各种试验中逐渐深化,在技术与经济效益方面形成了一个支柱专业,在国内同行中独树一帜。他曾撰写了数十份学术性强的技术文献报告,其中多个技术成果获得国防科工委奖励。1998年,他被评为自然科学研究员。


  在搞科学研究的同时,他还不忘艺术创作。20世纪80年代国防科工委前领导丁衡高同志在视察他所在的单位时,听了他的课题研究成果的介绍,又看了他的绘画作品,热情地称赞他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


  李力知之所以集科学与艺术专长于一身,全在于他对事业、对生活的热爱,在于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和追求,在于他苦苦地探索和创新。


(二)
  李力知在科学和艺术这两个领域内取得的成绩是他几十年的执着追求和从小受到父母和老师指导的结果。


  李力知自幼随母习画,师从徐悲鸿先生30年代的学生屠古虹老师。60年代他在我校学习期间,受到著名画家傅抱石、钱松喦等的影响。几十年来他学习了不少前辈画家创作经验和创作实践。临摹了不少优秀作品,又深入生活、参观浏览了不少好的画展。他常常走到哪儿,就画到哪儿。山川气势,风土民情铭记在他的心里。他的速写本大大小小堆了厚厚的一摞一摞。这是他几十年艺术实践的记录,是他感悟人生、痴情艺术、钟爱生活的足迹,是他难能可贵的财富。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他写的艺术方面评论、心得和别人对他的艺术评论文章有100多篇,几十万字。他还多次举办画展。1988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少言先生到成都飞机设计所调研时,看到李力知的作品大为称赞,并对所里领导说:“这位作者,国画相当有水平,建议给他办个画展”。所里领导十分重视,当即安排他脱产几个月进行创作。1989年7月20日《李力知画展》在四川省展览馆隆重开幕。画展的题目由四川省文联主席、著名作家马识途所题。他1990年在南京举办了《李力知个人艺术画展》,同年又举办了三人国画展。1995年他在澳大利亚悉尼参加了四川十人美术作品展。1995年在美国密执安州马克特参加了中国画展。2002年又参加了中韩水墨作品联展,并赴韩国访问。更难得的是2000年和2002年,他参加了在成都举办的《20世纪天府百人画展》和《中国西部大地情》大型画展。这些都是级别很高的大型艺术盛会,但他均有作品参展,不能不说明李力知在艺术上的成就。


(三)
  我省著名画家何鸣先生曾说过:“科学是严谨的,艺术是浪漫的,似乎二者难于统一,然而具有高级科技职称,同时又是山水画家的李力知却集科技与艺术一身,找到了科学与艺术的共振点——爱与探索”。


  我校师生在参观了李力知画展后,普遍反映:他擅长以西南风光为主要内容的山水画和以天文、气象、地质、城市风光为题材的水墨画,这扩大了中国画的题材。他的画,手法独到,技法自然,意境深远,气势恢宏,画出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反映了较强的时代精神风貌。另外,在花鸟画创作及美术理论方面,也有相当造诣,他综合分析西南山水之特征,指出:“西南地区,雪原、峡谷、碧池、彩林、岩溶、丹霞、草原、山丘、雨林等景观,类别丰富,令人叫绝”。他高度概括西部山水之特征:“巴蜀雄秀磅礴,贵州神奇诡山峭、云南富丽苍涯、西藏空灵圣洁”。


  李力知作画不拘一格,大胆借鉴和融入西方绘画技巧,把光和色与中国画的水墨晕染和谐统一地融于一体,力创新意。如他的《山水画字的图腾柱》、《1987大兴安岭火》等作品,从立意到表现手法都充满着新意。李力知冀求寻找水墨世界的一片新绿野,在这片绿野里走出自己一条新路。为此,他奋发读书,深入生活,提高素养,走遍祖国名山大川。在美丽大千世界里探索美感,感悟人生,追求完满。所以,他的作品无不蕴含着人生哲理和诗一般的韵味。